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印度之旅

 
幾年前首度拜訪印度所謂的金三角區(新德里,阿格拉,齋浦爾),採用習慣的“半背包客”方式,也就是買早鳥打折機票,訂中等旅館,盡量用大眾交通工具和雙腳移動自己等等,結果經歷了一場不折不扣的文化衝擊,和幾近落荒而逃的下場。
 
原因之一是無處不在的不安全感,我倆自認英文不差,而印度是一個普遍使用英文的國家,應該問題不大,卻沒想到會講英文只是更增添自己被商販們欺騙的機會而已。剛到第一天就被一位穿著體面,操流利英語,自稱政府人員,實則某旅行社僱員的“紳士”給騙得團團轉。之後行程類似狀況層出不窮,讓人不禁猜想當地是否有法律規定人民一定要欺騙觀光客,否則就處以重刑。
 
原因之二是一路見識到的髒亂無序。在中國大陸居住多年,足跡踏遍神州大城小鎮,我可不是沒有見識過什麽叫髒亂無序,而且來前多少做了些功課,有一定程度心理準備,但親眼見識的震撼程度超出想像。部分街道因為路面支離破碎或垃圾當道根本無路可走,勉強走動,熾熱潮濕的氣候令人感覺就像路邊乞丐一樣,有隨時被撂倒在地上的可能。
 
乘坐tutu則是對心臟健康一大考驗,因為大多時間,高速行駛中的我們和旁邊車輛或行人間的距離,只要伸手就可以觸碰得到,偶然停下,還有小孩在眼前車陣細微夾縫中表演翻跟斗,翻完就伸手要錢。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此起彼落的喇叭聲中,當時心想印度司機一定很鍾愛他們的喇叭,因為行駛中不斷按鳴就算了,即使停下來也捨不得將手從喇叭上鬆開,一樣叭個不停。
 
真正讓我不能忍受的是一路見識到的貧窮景象,就在整齊宏偉的政府大樓,或純潔莊嚴的寺廟不遠處,一不小心就會踏入所在多有的貧民窟,這時嚴苛的考驗立刻從生理轉為心理,因為放眼望去的髒亂,落後,惡臭,蚊蠅令人不忍卒睹,下意識想要避開,卻因為規模太大,想躲也躲不掉。
 
第一次的印度之旅就是在這種身心受創的情況下草草結束,記得當時對老婆說:如果有一天再來這裡,千萬不要自己亂跑,一定要參加旅行團。
 
我真的回來了!而且自詡這些年來經歷使旅行功力大增,所以決定照舊自己亂跑。充滿自信的結果就是,離開港口跳上第一台計程車後不久,就發覺自己被騙了!但這次我不像上次感覺那麼沮喪挫敗,而是在心理笑笑,然後跳下車,記取教訓,換台車重新談判,終於順利進入市區。
 
孟買是印度第一大城,人口2100萬,幾乎等於把整個台灣人口塞進一個城市裡,不難想像街道上處處人滿為患。接下來的一整天我倆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所見所聞和幾年前差別並不大,只是規模更大,現象更明顯而已,即使在白領上班族聚集的街道上,仍有貧民當街煮飯睡覺,而“聖牛“們當然更不會介意自己是身處鄉下農村還是大城市中的金融區,該做什麽就做什麽。
 
差別在於,這回我注意到孟買有許多漂亮建築,有些氣勢雄偉,有些優美典雅,我還注意到印度婦女的服飾鮮豔華美,走在街上自然形成一道亮麗風景線。一旦適應周遭環境之後,慢慢的我甚至注意到在許多看似兇惡可疑的臉孔之下,多數人的表情其實都很平靜放鬆,而正當我在汗中雨中掙扎想殺出一條血路的時候,看著四周人們,忽然間似乎感悟到了些過去未曾感悟到的東西。
 
回到船上,整理思緒,一個念頭在腦中升起:我是不是太習慣用自認為理所當然的角度看待事物了?從小被教育秩序好,整潔好,讀書好,榮華富貴好,但如果有人硬是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團聚,有口飯吃,尊崇神明,不重今生重來世,而因此過上知足平靜,卻在我的眼中不堪想像的貧窮生活,我能說他錯了嗎?
 
這又讓我聯想起印度的民族英雄甘地倡導的“不合作運動“,核心理念正是不欲不求,自給自足,當年因此帶領印度走向獨立,同樣的運動在另一個崇尚物質享受的國家是否也能夠同樣成功實行?
 
船上乘客幾乎都參加旅行團,對孟買的印象大多和我第一次造訪印度時類似,一天衝擊下來,回到船上不禁舒一口大氣,晚間節目主持人用“one day in paradise”來調侃大家。但有意思的是,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西方人學習印度的思想哲學,並將見聞記錄在越來越多的書籍和電影之中,推崇有加。
 
總之,這趟旅行時間雖短,很高興讓我對這個歷史悠久,自成一格的次大陸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最終是否會因此喜歡上這個國家我不確定,可以確定的是,嘗試跳出刻板意識形態,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經常能帶來意外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