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後記(二)


旅行的目的地不是外國,而是最終帶著看外國的眼光,看自己的國家。

──切斯特頓

 
還有人說:等你旅遊結束,全世界跑完一圈後,一定會覺得台灣的吃喝玩樂,以及山水風景都是最棒的,對嗎?我的答案恐怕得令他失望,因為:不對!這世上沒有天堂,所有地方都有長短好壞,台灣不例外,不同的是,台灣是家,不管現況好壞,我都希望它變得更好。

這麼說吧!假設我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文化背景的外星人,決定移民地球,地點隨意挑選,那麼,在考察完世界一圈後,台灣即使不是首選也必定名列前茅,為什麽不?民主自由,政治穩定,自然景觀優美,教育普及,人民和善有禮,方便安全,收入不差,物價低廉,稅賦低,醫療保險超優,娛樂業又發達。

但有意思的是,不管從各種調查統計數字,或實際生活體驗,都可以明顯感受台灣人的生活幸福指數並不高,起碼和上述優點相比,顯得很不對稱,主要原因在於台灣有兩個不足之處。

一是階級意識,台灣社會看待不同職業,財富,身份,外表,教育背景等,比其他國家更傾向區分高下等級,因此更容易產生嫉妒心和自卑感,專家說嫉妒是幸福的最大敵人,再加上自卑,就成了「悲情」,凡事悲情的結果,即使經濟發達,民生樂利,快樂指數還是不容易提高。

另一個是封閉,台灣媒體內容狹隘內視,價值偏頗,新聞,綜藝,評論,甚至怪談等節目混淆不清,國際報導基本從缺。造成的問題是不清楚自身定位,遇事難以不卑不亢態度應對;對事物看法單一,人云亦云,又擔心吃虧上當,惶惶終日,如何快樂?

階級意識和封閉也是許多家長因為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線」,而過多保護干涉的主要原因,在許多國家公共場合見到父母對待小孩的自由放任,會讓不少台灣人感覺不可思議。過度保護下成長的人,難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缺少有意義的人生追求,快樂指數要高也難。

四個月旅途中,大部分時間充實愉快,少數幾次心情鬱悶都跟上網看台灣新聞有關。環境對一個人影響很大,在台灣每天被媒體轟炸,心中有股怨氣而不自知,總覺得事事不順,老天不公。走出來由外向內,較能寬廣客觀看事情,才發現以前經常鑽牛角尖,而樂觀平和的心態,能使悲傷沮喪轉換為積極向上。

大環境不變就變自己,感覺鬱卒,關上電視,出門旅行去,不需要環遊世界,甚至不需要離開台灣,只要走出戶外,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海很闊,天很空,生活中有許多有趣和值得關心的事物,沒必要成天為了外人眼光或一時意氣,陷入悲情漩渦,因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

我問幾位家住在依山傍海風景區的船上乘客,家那麼美,何必還要出來看美景?他們說認識外界令他們更加珍惜擁有的東西。確實如此,這趟旅行讓我更清楚台灣的優點,卻也更凸顯缺點。家住台灣真的很幸運,但為了確保長期生活品質,有必要偶爾出去走走,洗洗眼睛透透氣,培養點對階級意識和封閉環境的抗體。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環遊世界後記(一)


旅行,年輕時是一種教育,年長後是一種經歷。 ---培根

四個月時間說長不長,還不至於長到安居樂業的地步,說短可一點也不短,如果只是抱著度個短假期的心態,幾乎必定會碰上麻煩。出發前做的許多準備工作,例如健康檢查,安排銀行事務,告知親友,蒐集旅遊資訊,備齊創作相關物品等,現在看來全都非常有用。
 
即使如此,出門在外總比不上在家,避免不了一些意外狀況,旅程中出過一次小車禍,因為水土不服或疲勞(或喝多了),身體偶爾出現不適,浪費了一筆越洋漫遊上網費用,因為聯繫不便,有些事情未能即時處理,搞丟了一張信用卡,一個水壺,一個筆記本,兩隻太陽眼鏡,迷過無數次路,其中一次害我們差點趕不回船上。
 
這些事在當時都曾令我煩惱焦慮,如今回想,卻只剩下慶幸,慶幸天沒有塌下來,世界沒有末日,國家沒有動亂,股票沒有崩盤,親友大都安好,慶幸我倆依然活蹦亂跳,頭好壯壯。
 
郵輪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卻也正因如此,驅使我事前事後蒐集資料,聽專家介紹,閱讀更多資訊等,相當程度彌補停留時間不足的缺憾,而覆蓋面廣的特點,使得城市與城市,國與國,洲與洲間,透過第一時間觀察比較,特色和差異性更顯突出。
 
四個月下來學到的地理和歷史知識,比過去五十幾年總合起來還多,出發前多次嘗試記住行程細節,總是一下就忘,隨著親身到訪,現在我可以把四十幾個地點倒背如流;以前藉強記,或聽聞而來的種種資料信息,隨著親身見聞,像被魔杖點過的石像,一一活了過來,成為有機知識。
 
這些知識不能當飯吃,用來炫耀只怕愛聽的人也不多,卻能在潛移默化間,使人心靈更加清明一些,心情更加平和一些,心胸更加豁達一些,語言較不那麼乏味,面目也較不那麼可憎。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美感從哪來?

這趟旅行到的不少地方讓我想起台灣,法國南部藍色海岸山海相連,陡峭岩壁和花東海岸相當神似;伊斯坦堡多個著名景點所在的半島,狹長地形和旗津非常接近;加勒比海的阿魯巴,氣候地質很像綠島;而凡是靠近城市中心,水深能容大船駛入的海港都市,像新加波,巴塞隆納等,都令我恍如回到高雄。

因為相似,令人感慨,許多國外景點的人為設施和自然融合得宜,效果相得益彰,台灣有高山有大海有河流,自然景觀極優美,但一旦加入人為因素,原有美感立刻大打折扣。推究原因,台灣早期經濟不發達,大自然只是提供人們生存庇蔭的資源,談不上美不美,但現在早已進入開發國家之列,所到之處,雖然比以前乾淨整齊一些,和美顯然還有段差距。

美是一種感受,帶來閒情逸致,人也需要有閒情逸致才能感受到美;美的欣賞需要教育,這趟在歐洲多個博物館,看到老師帶學生坐在地上,研究學習眼前畫作,老師的投入,小朋友的專注,令人感動。

美不能當飯吃,卻能讓人生更美好,不是外國月亮比台灣圓,一個社會願意為更悠閒宜居的生活環境犧牲多少物質擁有,願意為培養下一代美感犧牲多少英數理化,決定了這個地方是否令人感到美。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衰敗文明古國


從郵輪停靠的港口城市索法加到多處古蹟所在的路克索,坐巴士約需三個鐘頭,沿路經過多個人口聚集的城鎮,第一次造訪埃及,隨車導遊講得詳細,我對窗外景象也看得認真。
 
雖然早知道埃及不是個富裕國家,但對一路見到的落後景象依然感到相當驚訝,沙漠地形綠樹少,塵土飛揚,居民房舍幾乎清一色都是沒有完工的簡易樓房,樓下明明吊掛著衣物,樓頂卻還有裸露在外的鋼筋。正納悶怎麼回事,導遊解釋是因為當地法律規定,還沒完工的樓房不需繳稅,於是大夥有志一同,全都住在狀似爛尾的房舍之中。
 
水是埃及最重要天然資源,尼羅河因此有母親河稱號,但在尼羅河不流經的區域,就要靠當地一些人工開鑿的小溪小圳提供民生用水,許多房舍也都蓋在水源附近。既然珍貴,自然應該善加保護,但越靠近水的地方除了人越多之外,垃圾也越多,成堆的垃圾混著風沙飄揚在空氣之中,眼望著窗外走動的人群,我心想這時坐在空調巴士中(雖然冷氣不夠冷),是多麼的幸運。
 
沿路碰上好幾次塞車,通過後才發現原因都是同一個:加油站!導遊說埃及國內今年以來加油站缺油缺得厲害,加油站排長龍是家常便飯,經常一條長龍排著排著就成了兩三條,造成四周道路擁擠不堪。他還說短缺的不止石油,許多經濟發展依賴的原物料,甚至民生食品都經常青黃不接。
 
有人問導遊在經濟較發達,資源較集中的首都開羅地區,情況會不會比較好一些?本身就住在開羅的導遊嘆了口氣說:更糟糕!原因是雖然沒有那麼髒亂,物資也較豐富,但民眾對現況不滿的情況卻比鄉下地區嚴重得多,許多人認為一年前剛選出來的政府對搞意識形態比搞經濟有興趣得多,於是紛紛上街抗議。生活於此,日子本來就不好過了,又因此多了社會動蕩的不安。
 
近代埃及一直由強人執政,獨裁政體維持了國家的穩定,卻也一直限制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幾乎在一夕之間改變這種狀況的,是兩三年前的“阿拉伯之春”民眾運動,在位幾十年的強人被民眾推翻下獄,一片歡呼聲中文明古國迎來第一位民選文人總統,卻又在不到一年之後的今天,處處抗議烽火再起,大有一副再度變天的架勢。

看著窗外笑容依然燦爛的埃及小孩,以及坐在路邊悠閒喝茶的人們,我心想:民主真是個好東西嗎?有一點可以確定,凡是嚐過自由滋味的人,不可能再接受獨裁,但如果認為民主就是投完票後,所謂的公平正義就自動從天上掉下來,恐怕也太天真了些,一切都從自己做個合格現代公民開始做起吧!

(後註:拜訪埃及後兩個禮拜,埃及政變,總統下台,街頭抗議卻未終止,再過幾週,軍方血腥鎮壓,直到今天,社會仍然動盪不安)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誰叫我們是頭家?


為什麽才一年多前以過半數選出來的總統,現在支持度只剩一成?這期間他做了什麽錯事,壞事,讓當初選他的人感覺自己瞎了眼睛?當時為他贏得選舉的關鍵因素,是兩岸政策,和不沾鍋的清廉形象,如今他最被人詬病不滿的,不也正是他的兩岸政策,和不近人情的處事態度?
 
如果他沒變,是老百姓變了?以前不知道他愚拙無能,被外國媒體揭露後,才赫然發現他是個bumbler?還是他變老變醜,師奶殺手魅力不再?
 
老百姓也沒變,多數人依然希望兩岸保持現狀,發展經濟,但一碰上和開放相關,就因為怕利益受損而缩了回去。多數人依然希望社會公平正義,安全進步,但一碰上和個人利害相關,任何犧牲妥協都成了和百姓對著幹。多數人依然痛恨貪污腐敗,玩權弄法,但一碰上所謂的人情世故,是非黑白全都靠邊站。
 
我們選不出做事麻利,格局開闊的總統,因為我們更喜歡溫順聽話的“好學生”,選出來以後再怪他愚昧笨拙。我們有權利選總統,選出來再說他是專制皇帝,自己是受壓迫的小百姓。我們正大光明把他送進總統府,又要上街抗爭把他拉下台,埃及人上街是因為領導者說一套,做一套,我們是因為他前後完全一致。
 
政治人物的政治生命死不足惜,不管今天檯面人物下場如何,再過幾年終將被人遺忘。百姓生活可是實實在在,我們要把政治當成事不關己的宮廷大戲,可以,誰叫我們是頭家?但戲終將落幕,爽一下後,生活從此走上正軌,還是繼續向下沉淪,後果也得自己承擔,沒辦法,誰叫我們是頭家?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再說紐西蘭


依我所見,紐西蘭的生活方式是全世界最奢侈豪華的生活方式!
 
奢華不是表現在他們住的房子,因為雖然漂亮,但從西方世界標準來看,加上考量地廣人稀,住房品質只能算中等:奢華也不是表現在車子,因為他們開的大都是不起眼的國民車型,還有不少其他國家已不容易見到的老舊車款。
 
奢華更不是表現在穿著打扮,紐國人民穿衣服只符合兩個標準:禦寒和蔽體!連美觀都談不上,更別提彰顯財富。
 
奢華表現在紐西蘭人呼吸的空氣,清新乾淨到讓人恨不得用空瓶裝起來打包帶走;奢華表現在他們喝的水,吃的食物,甘爽甜美,原汁原味,在其他國家,即使上最高級餐廳,付最高價錢,也不容易享受得到。
 
奢華還表現在生活習慣,從慢跑,快走,自行車,登山,到泛舟,釣魚,游泳,飛行傘,彈跳,這個國家幾乎人人從事戶外活動,凡是你想得出來的戶外活動,他們都愛,從中得到的樂趣和對健康的提升,令外人看了不眼紅也難。
 
即使如此,他們還不知足,奢華還要更奢華,大片土地被列為保留地,不准開發,寧願因此拉高住房成本,也要確保環境品質。放棄火力和核能發電,寧願付很高的電費,也不願冒任何可能造成污染的風險。對石油苛重稅,每公升汽油售價超過台幣60塊,驅使大家開小車,少開車,降低碳排放量。
 
紐西蘭的天是藍的,樹是綠的,水是清的,空氣是甜的,動物不怕人,人也不怕動物;電視台很少,精品店更少,書店多,戶外用品店更多。紐西蘭人平均銀行賬戶餘額不高,因為不止水電瓦斯,汽油費用高,所得稅也很高。
 
這幫住在世界邊緣的傢伙,鈔票不多,有的是高品質自然環境,和有益身心的生活習慣,他們肆無忌憚的消費其他國家求之不得的珍貴資源,盡情徜徉於天地花草鳥獸之間,令到訪的外人看了不知該羨慕嫉妒,搥胸頓足,還是反自思量。

北歐一瞥


說起包括GDP,幸福指數,政府效率,清廉度,人民教育,貧富差距,環境保護等評量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各種指標,地處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北歐四國:丹麥,芬蘭,瑞典,挪威,無一例外,全體名列前茅。如果這個世界是由兩百多名學生組成的班級,每學期的模範生基本由這四位同學輪流當,其他人只有拍手道賀的份。
 
抱著一探究竟心態,過去幾天走訪了丹麥和挪威,根據我的觀察,這幫資優生並沒有長得三頭六臂,他們有的是。。。。
 
自由民主:現今世界,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都實行民主制度,照說沒什麽了不起,但將民主賴以為根的自由精神發揮極致的是北歐國家。早在六零年代美國嬉皮文化掀起一片解放風潮之前,北歐人民已經過著不受傳統禮教束縛的日子,和我一樣有點年紀的(男)人應該還記得,在沒有A片的年代,最香艷刺激的(小)電影必來自北歐。
 
同是民主也有好壞之別,大多社會用來自外部的教育,社會規範,和法律來節制個人行為,北歐人因為百無禁忌,節制大都發自內心的為所應為,這和人們是否相互信任,制度是否有效實施,關係密切。專家說:和獨裁相比,生活在民主社會的人比較快樂,但民主本身不能帶來快樂,而是快樂的人在一起比較容易形成健康的民主,北歐就是明例。
 
崇尚自然:北歐緯度高,氣候冷,人們生活追著日照跑,有陽光的日子,大夥盡可能在戶外活動,大自然因此至關重要。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表現在個人生活習慣,和例如建材家具,交通工具,暖氣,公共空間設計等各領域。在這裡,不止看得見的地方乾淨,隱秘的角落同樣清潔溜溜。
 
喜愛自然的人大都也喜愛運動,北歐國家在國際賽事成績雖然算不上拔尖,但運動風氣很盛,男女老少平均體型挺拔健壯。曾有調查發現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程度呈正比,不令人驚訝,但值得思考的是,就像前面提到民主和快樂間的關係,健康和財富哪個是因,哪個是果?
 
有人會說要先有錢才有閒情逸致照顧健康,其實反過來說,要先健康才有體力腦力努力工作創造財富,起碼同樣言之成理。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健康,金錢和快樂這三項生活最重要因素之間,相互循環影響,快樂的人較健康,健康的人較有錢,有錢的人較快樂;倒著說就是:不健康的人較不快樂,不快樂的人較窮,窮的人較不健康。
 
除了以上兩點,“整齊清潔,簡單樸素,安靜確實”這幾句聽起來像我們小時候背誦的“新生活運動”條文,在北歐人民行為舉止中真正得到落實。另外,閱讀和藝術明顯是日常生活一部分,因為隨處可見公共藝術品陳列,書店,美術用品店,小劇坊和藝廊。
 
我一向喜歡用是否願意在此居住,當成判斷一地好壞的標準,說了這麼多北歐的長處,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是“No”!原因之一是不夠多元開放,換句話說,北歐雖好,但好處大都只有當地人能享受,不像紐約,倫敦等地,張開雙臂,歡迎世界,外來人要在北歐落地生根難度較高。
 
另一個原因更簡單,這裡物價TMD貴!一路行來,原以為雪梨,倫敦物價離譜,到了哥本哈根才真的開了眼界。離開丹麥,驚魂甫定,卻發現挪威奧斯陸更凶悍,隨便吃個麥當勞換算台幣六七百,路邊喝杯啤酒四百多,或許這幫狀似文明的北歐人,骨子裡始終未曾完全脫離祖先維京海盜的打劫習性!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聖城行止



來到耶路撒冷,不可能不沾染宗教氣息,這個城市無可爭議的是最廣為人知的宗教聖城,原因是它不只是一個當今世界主要宗教的聖地,而是三個:基督教,猶太教和回教。
                                                     

我們的導遊是個濃眉大眼,深色捲髮,典型猶太長相的年輕人,他帶我們走訪最後晚餐,大衛之墓,耶穌受刑,埋葬,背十字架走過“苦路”等地點,以及各種族聚居的舊城區,哭牆,和因CNN畫面而聞名的橄欖山。一路解說詳盡,其中關於宗教部分雖然吸引人,卻比不上對以色列建國的描述更令我印象深刻。

 
早聽聞以色列是個強悍小國,被四周與它為敵的阿拉伯國家包圍,卻能像被尊為開國始祖的大衛一樣,以小吃大。他們經歷家園破碎,納粹屠殺,卻越挫越勇,和堅定的宗教信仰有關。阿拉伯國家同樣信仰堅定,但缺少希伯來民族的團結和紀律,這點從郵輪經過數個回家國家,再到以色列的比較過程中,看得特別清楚。
 

以色列有許多和台灣相似的地方,例如都被強敵環繞,因此在體制上都是全民皆兵,但或許和近年國際局勢發展有關,如果拿現今台灣的替代役男和身背全自動武器,精壯威武的以色列軍人相比,誰比較能打仗,不難判斷。
 

兩國同樣沒有包括石油在內的自然資源,以色列的天然條件因為接近沙漠比台灣惡劣,人口只有不到台灣三分之一,政府支出於國防的比例比台灣更高,但就像台灣曾創造經濟奇蹟,以色列近年經濟同樣表現不俗,名列國際中前段班。
 

也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以色列的頑強民族性來自於宗教和教育結合所產生的效應。台灣也有不錯的宗教和教育環境,但和以色列相比,明顯缺乏整體社會共同價值觀和遠景。少了這些,許多事情的道理就難以越辯越明,爭議就難以獲得妥協,力量就難以凝聚,長遠福祉就難以蓋過短視近利。
 

我們的導遊在談論到宗教和國家定位時,偶爾會流露出民族主義傾向,談論到物價和政府施政時,也會發發牢騷,這些都不影響他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未來的熱情和期望。從他身上展現出的典型猶太民族性格,就像地中海的陽光,氣溫只是不算太高的二十多度,一旦發威,熾熱灼人更勝赤道!

 

人類文化遺產





為什麽人要花大把鈔票,長途跋涉,來到鳥不生蛋的地方,在嚴酷氣候下把自己累個半死,只為親眼一睹明明google一下就可以輕易看到的所謂“人類文化遺產”?
 

經過連續兩天造訪埃及帝王谷,路克索神廟,和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的約旦佩特拉古城之後,我在返程巴士上問老婆這個問題。別誤會,我一點抱怨的意思都沒有,相反地,就是因為身體雖然疲累,卻有不虛此行的充實感,才有此一問。
 

一番腦力激盪後,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一,就像看見浩瀚的自然景觀讓人感覺自我渺小,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人類工程同樣令人心生敬畏。面對比自己高大幾十幾百倍的雕像,或整個城市般大小的廢墟,除了不由自主的“哇”之外,一種超脫自我的情緒油然而生。相比之下,現實生活充滿雞毛蒜皮,平時煩人的瑣事似乎起碼佔時獲得疏解。
 

二,這些建築的精妙工藝,和承載的精神教誨,令幾千年後的我們在冥冥間感受人的生命雖然短小輕微,但在有限生命中創造出的東西卻有可能生生不息,直到永遠,由此激發我們思考何謂不朽,又何謂過眼雲煙。
 

三,它令我們心懷感恩。歷史像條河,沒有上流積累,就沒有下流奔騰,我們的今天有賴幾千年前祖先達到的成就,我們之後幾千年的人類同樣必需在今天的科技藝術基礎上繼續發展,人活在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可喻。

 
這三件事都需要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得到,這就是google只能從旁協助,不能越殂代庖的原因。當然,如果三件事全都沒發生,最起碼也可以像我一樣,多拍幾張美照,po上網炫耀一番,即使如此都足以值回票價。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印度之旅

 
幾年前首度拜訪印度所謂的金三角區(新德里,阿格拉,齋浦爾),採用習慣的“半背包客”方式,也就是買早鳥打折機票,訂中等旅館,盡量用大眾交通工具和雙腳移動自己等等,結果經歷了一場不折不扣的文化衝擊,和幾近落荒而逃的下場。
 
原因之一是無處不在的不安全感,我倆自認英文不差,而印度是一個普遍使用英文的國家,應該問題不大,卻沒想到會講英文只是更增添自己被商販們欺騙的機會而已。剛到第一天就被一位穿著體面,操流利英語,自稱政府人員,實則某旅行社僱員的“紳士”給騙得團團轉。之後行程類似狀況層出不窮,讓人不禁猜想當地是否有法律規定人民一定要欺騙觀光客,否則就處以重刑。
 
原因之二是一路見識到的髒亂無序。在中國大陸居住多年,足跡踏遍神州大城小鎮,我可不是沒有見識過什麽叫髒亂無序,而且來前多少做了些功課,有一定程度心理準備,但親眼見識的震撼程度超出想像。部分街道因為路面支離破碎或垃圾當道根本無路可走,勉強走動,熾熱潮濕的氣候令人感覺就像路邊乞丐一樣,有隨時被撂倒在地上的可能。
 
乘坐tutu則是對心臟健康一大考驗,因為大多時間,高速行駛中的我們和旁邊車輛或行人間的距離,只要伸手就可以觸碰得到,偶然停下,還有小孩在眼前車陣細微夾縫中表演翻跟斗,翻完就伸手要錢。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此起彼落的喇叭聲中,當時心想印度司機一定很鍾愛他們的喇叭,因為行駛中不斷按鳴就算了,即使停下來也捨不得將手從喇叭上鬆開,一樣叭個不停。
 
真正讓我不能忍受的是一路見識到的貧窮景象,就在整齊宏偉的政府大樓,或純潔莊嚴的寺廟不遠處,一不小心就會踏入所在多有的貧民窟,這時嚴苛的考驗立刻從生理轉為心理,因為放眼望去的髒亂,落後,惡臭,蚊蠅令人不忍卒睹,下意識想要避開,卻因為規模太大,想躲也躲不掉。
 
第一次的印度之旅就是在這種身心受創的情況下草草結束,記得當時對老婆說:如果有一天再來這裡,千萬不要自己亂跑,一定要參加旅行團。
 
我真的回來了!而且自詡這些年來經歷使旅行功力大增,所以決定照舊自己亂跑。充滿自信的結果就是,離開港口跳上第一台計程車後不久,就發覺自己被騙了!但這次我不像上次感覺那麼沮喪挫敗,而是在心理笑笑,然後跳下車,記取教訓,換台車重新談判,終於順利進入市區。
 
孟買是印度第一大城,人口2100萬,幾乎等於把整個台灣人口塞進一個城市裡,不難想像街道上處處人滿為患。接下來的一整天我倆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所見所聞和幾年前差別並不大,只是規模更大,現象更明顯而已,即使在白領上班族聚集的街道上,仍有貧民當街煮飯睡覺,而“聖牛“們當然更不會介意自己是身處鄉下農村還是大城市中的金融區,該做什麽就做什麽。
 
差別在於,這回我注意到孟買有許多漂亮建築,有些氣勢雄偉,有些優美典雅,我還注意到印度婦女的服飾鮮豔華美,走在街上自然形成一道亮麗風景線。一旦適應周遭環境之後,慢慢的我甚至注意到在許多看似兇惡可疑的臉孔之下,多數人的表情其實都很平靜放鬆,而正當我在汗中雨中掙扎想殺出一條血路的時候,看著四周人們,忽然間似乎感悟到了些過去未曾感悟到的東西。
 
回到船上,整理思緒,一個念頭在腦中升起:我是不是太習慣用自認為理所當然的角度看待事物了?從小被教育秩序好,整潔好,讀書好,榮華富貴好,但如果有人硬是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團聚,有口飯吃,尊崇神明,不重今生重來世,而因此過上知足平靜,卻在我的眼中不堪想像的貧窮生活,我能說他錯了嗎?
 
這又讓我聯想起印度的民族英雄甘地倡導的“不合作運動“,核心理念正是不欲不求,自給自足,當年因此帶領印度走向獨立,同樣的運動在另一個崇尚物質享受的國家是否也能夠同樣成功實行?
 
船上乘客幾乎都參加旅行團,對孟買的印象大多和我第一次造訪印度時類似,一天衝擊下來,回到船上不禁舒一口大氣,晚間節目主持人用“one day in paradise”來調侃大家。但有意思的是,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西方人學習印度的思想哲學,並將見聞記錄在越來越多的書籍和電影之中,推崇有加。
 
總之,這趟旅行時間雖短,很高興讓我對這個歷史悠久,自成一格的次大陸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最終是否會因此喜歡上這個國家我不確定,可以確定的是,嘗試跳出刻板意識形態,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經常能帶來意外收穫。
 

南洋印象


上次造訪新加坡是十年前的事,獅城和記憶中沒有太大不同,依舊是個fine(可以翻譯成良好或“罰款”)city,街道整潔,交通有序,人民守法,所到之處,幾乎看不見任何髒亂脫序的死角。這個在台灣前外交部長口中“鼻屎般大小的國家”,在國際間認知和認可度可要比台灣高出許多,它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表現,恐怕再大的鼻屎也無法形容。
 

平平都是華人社會,平平也都是亞洲四小龍的成員,為何新加坡近年來在經濟和教育上的發展速度超越台灣?原因很多,但擺在眼前最明顯的一個就是:政策開放程度!身為小國,新加坡張開雙臂歡迎全世界具有才華和潛力的人才加入,台灣的撞球神童和麵包大王都是前例。相比之下,台灣處處設限,深怕外人進來分搶有限資源,這麼做看似保護國民權益,長此以往,在現今任何國家都無法自外於國際社會的現實環境中,恐怕只有坐吃山空的份。


這幾年到吉隆坡的次數倒是意外的多,原因是亞洲航空這家廉價航空公司的大本營正在KL,每每到此轉機等待時間較長就乾脆進城逛一圈,總比留在鼻屎大的機場要強(這個詞真好用)。KL這幾年多了不少新穎的高樓大廈和購物商場,但整體城市景觀,人民精神面貌和服務水準都和新加坡仍有一段明顯差距,尤其在兩天內造訪這兩地,說得過分些,有點像從文明突然走進落後的感受。
 

其實這兩個國家在1965年前一直是同一個國家,新加坡獨立之後,兩國關係亦敵亦友。新加坡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強人民主”,施政表現亮眼,近年朝更接近西方全面民主的方向發展,卻碰上一些不安。馬來西亞也朝類似方向發展,讓許多原處於弱勢的群體見到希望曙光,今年早些舉行的大選,反對黨雖然沒有一舉扳倒在位多年的執政黨,但過程和結果令人聯想起1992年台灣舉行的第一次大選,也對馬來西亞的未來充滿想像。
 

如果繼續再說別人優點,自家缺點,可能又有人要質疑我是否想移民了。事實是,即使有這麼多的好,新加坡始終是我每一次造訪都想盡快離開的地方,如果非移民不可(當然不是),兩國中我寧可挑選馬來西亞,原因是新加坡的好其實正反應它的不足:整潔有序到不近人情,過於強調規矩的結果是一定程度扼殺藝術文化創意,這些都跟我個人個性中堅韌不拔的“爛桃子”部分產生嚴重衝突。
 

當然啦,我只個過路觀光客,吃吃玩玩,睹物思情,順便發發牢騷而已,發完就接著趕路。下一站印度孟買,我來啦!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澳洲生活教我的二三事

17年前在澳洲工作,生活两年,此次舊地重遊,見物有感。。。。


公園

台北出生長大的我,從來不知為什麽要有公園,直到17年前住到墨爾本。澳洲遍地公園,人們習慣周末假期在公園度過,運動,野餐,或無所事事。釋放平日工作壓力,和親朋好友溝通交流,吸收大量維他命D的同時,還能確保一夜好眠。我常覺得公園之於澳洲人的重要性有點像KTV之於台灣人(雖然這個比喻有點不倫不類),只是除了同樣能消磨時光以外,KTV達成的其他功效和公園幾乎剛好相反。

 
靠左邊開車

剛開始我心理和生理都很排斥這事,覺得違反人性,而且無論多小心,每次轉彎時總是開動雨刷,還多次將路上駕駛人和自己嚇得花容失色。勉強開了一段時間後,卻成為簡單的反射動作,就像騎腳踏車或游泳一樣,學會後終生不忘。出於慣性和約定俗成,我們常用理所當然眼光評斷事物,一旦嘗試新奇,卻發現並不必然如此。跨出熟悉的comfort zone不容易,帶來沮喪失敗的同時也增強生活功力。開車如此,其他事物難道不也一樣?
 

喝葡萄酒
我一向愛喝點小酒,但以前從來不碰葡萄酒,直到住到墨爾本。澳洲盛產葡萄,價格豐儉由人,喜慶宴會,居家佐餐,葡萄酒都是必備飲料。我從一開始聚會時不得不喝,到後來不喝不得,以致現在有葡萄酒的日子是彩色的,沒有是黑白的。
喝酒傷身,眾人皆知,葡萄酒是唯一例外,醫學界早已證明,適量飲用,不但美容養顏,還延年益壽,so,喝吧,杯底不可養金魚!對了,之所以不以許多人常用的“紅酒”稱謂葡萄酒,是因為我也超愛“白酒”。
 

適應環境

今早拜訪17年前舊居(照片),外觀絲毫未變。從小住公寓,當年用公司租房津貼,刻意挑了一個有前後花園的雙層大house,後院還有許多果樹。大房子住起來確實舒服,一段時間後問題卻一一浮現:買不完的家用物品,清不完的落葉雜草,貴得嚇人的冷暖氣費用,買瓶醬油都得開車等。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常覺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事實是什麽地方都有它的好,也都有不足,不管身處何處,融入環境,適應環境,盡量利用好處,避開不足,才是生活王道!

偶爾改變居住地點雖然辛苦,但可以擴大視野,而且樂趣無窮。
 

講英文

唸書時英文成績一向不錯,當年來到墨爾本,卻結結巴巴開不了口,擔心聽不清楚,害怕講不正確,常為此感到沮喪。後來發現,來自不同地區,從事各種行業的當地居民操著五花八門口音說英文,有些僅限少數單字加上肢體動作,才漸漸體會英文不是用來考試或炫耀,而純粹只是溝通工具。自此,聽不懂就請對方再講一次,說不好就換個方法再說一次,去它的文法句型,只要多講,這些都會漸漸冒出來。學習語言只需兩招1.進入環境,2.開口,做到,語言就是引領我們進入文化海洋的工具,否則,發音再好,分數再高,都是白搭。
 

慢跑

我從小喜歡運動,但僅限球類,從來不愛“技術含量不高”的跑步,來到澳洲,公園有許多人慢跑不足為奇,滿大街都看得見隨著紅綠燈跑跑停停的跑者,甚至還有幾位同事每天跑步上下班,當時雖沒有立即效法,但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年屆四十,無論打多少高爾夫,腰圍依然不斷增大,澳洲慢跑者頭戴耳機,一身短打的矯健身影再次浮現,跑去買雙跑鞋,勉強加入慢跑行列,幾經波折,如今已保持習慣十年,每周至少跑兩三次,維持體型,控制三高外,還帶來好心情。
 

工作/生活平衡

台灣上班族加班是常態,下班後還經常和同事一起聚餐唱歌談論公司八卦。剛到澳洲很不習慣,公司規定5點下班,不到515,大多數人都已從辦公室消失,如果是夏天,下班後還有三四個鐘頭從事各種戶外活動。工作以外時間專屬家人和朋友,偶爾假期邀請交情較好同事至家中與家人一起barbie(烤肉),也從不談論公事。澳洲人是“工作為生活,而不是生活為工作”的忠實演繹著,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野心和夢想,只代表他們的夢想不在辦公室裡。
 

職業無貴
 
台灣高爾夫球場幾乎專屬中年男人,大夥在有意無意間相互攀比應酬,澳洲高爾夫球場上男女老少,販夫走卒,什麽人都有。後來漸漸發現球場就像整個社會縮影,澳洲白領經理人和藍領工作者間稅後收入沒有明顯差距,出入場所,生活方式沒有明顯不同,社會風氣普遍沒有唯有讀書高觀念,也不認為坐辦公室就“蓋高尚“。有人稱台灣年輕人在澳洲遊學打工為“澳洲台勞”,有一點可以確定,澳洲人絕不會稱他們在台灣旅行打工的年輕人為“台灣澳勞”!
 

No worry!

作為總結,也是澳洲生活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們worry free的生活態度。一般台灣人遇見困難挫折,或和金錢相關的事,普遍反應煩惱焦慮,抱怨連連。澳洲人大多聳聳肩,口中吐出一句no worry!然後面不改色,該幹嘛幹嘛。剛開始覺得他們怪怪的,猜想大概因為社會福利好,底子厚,才那麼樂觀豁達。接觸多了慢慢發現,真正原因是澳洲人普遍有日常工作以外追求,譬如爬遍各地高山,成為業餘作曲家,陪伴小孩成長等。心中有更重要的事,自然不會過於執著於眼前困頓,也才不會把金錢視為判斷事物輕重緩急的唯一標準。我後來在45歲離開職場,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和受到這種價值觀影響脫不了關係。
 

說了這麼多澳洲的好,有沒有不好的部分?當然有,多了!氣候詭譎多變,物價高,夜生活貧乏,有些區域治安不佳,電視不好看,酗酒,偶爾碰上粗魯無禮的人等,但沒人說這裡是天堂,這世上也沒有天堂。之前說過,不管身處何地,都要盡量利用它的好,避開它的不好,碰上不順,與其像某位台灣著名女主持人到澳洲渡假一趟回來抱怨滿腹,我選擇能躲就躲,躲不掉就。。。NO WORRY!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環遊世界105天(4/4)

出發前的準備工作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付完訂金,我跑去做了個全身體檢,沒發現大毛病,卻找到一顆莫名其妙的結石,於是做個小手術把它拿掉。這事說來輕鬆,如果在旅行期間發作(照醫生推算很有可能),痛個半死還在其次,如果因此耽誤航程,搞不好被船家扔在某個不知名城市的不知名醫院,還得付天文數字醫療費用,那才冤枉。平時身在福中不知福,碰到這事才覺得台灣的健保真讚。

我的牙齒一向不好,平時能拖則拖,拖不了就修修補補。為了這趟旅行,終於下決心植牙,跑了幾個牙醫都說起碼要一年才能完全治好,但我沒有一年時間。日子一天天過去,心裡正發愁,偶然聽人介紹台北有家牙醫只要兩個月,趕緊專車北上,聽完診斷,二話不說,該拔的拔,該植的植,幾個月後的今天我又是一條好漢,準備上船大開殺戒。說起這事首先當然要感謝牙醫大人,除此之外,這趟旅行促使我將平日欠缺保養的身體裡裡外外修整一番,算是預期外的收穫。

雖然旅程涵蓋多個不同氣候區域,但依照旅行達人說法,只要按出行兩個禮拜方式打包就好,所以隨身行李不算太多。只是為了船上偶爾舉行類似像“船長之夜”,“女士之夜”的晚宴,必須多帶一套西裝,以及一雙既可以休閒走路,又能在正式場合蒙混過關的皮鞋。

照相器材當然必不可少,即將面對一生難得一見的眾多美景,既想留下最佳紀錄,又不願影響旅行本身的趣味,所以一開始就先決定把以前的傻瓜相機升級,又在做了許多調查研究後,最終決定捨棄又大又重的傳統單眼相機,添購了一台目前頗流行的微單眼。

老婆上圖書館借了一堆旅遊書籍,供我倆在出發前閱讀,書重,不適合扛著旅行,於是又另外整理出一堆電子資料,打算走到哪看到哪。世界如此多姿,以前無從接觸,乾脆不聞不問,現在既有機會身處其中,哪有不深入研究的道理。仔細想想,對這趟旅行最大期望,就是好好認識一下這個,我已然存活其間超過半個世紀,卻依然對它陌生無知的地球。

我還將數年前就已寫好的遺囑重新拿出來檢視一遍,做了些小修改。退休至今七年,旅行時間逐年增加,人在家裡都難保時時平安,何況是在顛簸多變的旅途之中,未免遺憾後悔,雖然家當不多,提早做些交代,心裡總是比較平安。有人覺得這個行為很詭異,或多此一舉,贊同的則說:你沒有小孩,的確應該做些安排!其實他們搞錯了,如果有子孫的話,我更會時時更新遺囑,確保身後之物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是過多的交到子孫手中。

之前,因為時間還早,變數仍多,我幾乎從未跟任何人提起環遊世界這碼事,繳完全款後,陸陸續續告訴一些親友,目的不是尋求認同,離開職場這些年,早已學會一件事,那就是即使很親近的人,價值觀也不見得完全一致,不敢期待別人總能共同分享自己的喜悅。告訴外人,是希望透過討論,了解大夥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除了可以藉此提醒準備工作是否有遺漏,還可以把這些看法納入我的另一個小小計劃之中。

大致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聽到的反饋:
幾乎所有人都表示驚奇或羨慕(聽起來好像還不賴的一件怪人怪事!)
大多數人沒有搭乘郵輪經驗(太貴?太慢?像賭場?沒人推薦?)
多數人表示費用比想像低(很少人想過,更少人問過,幾乎沒人經歷過)
許多人感覺時間太長(太累?責任?想家?不道德?)
不少人擔心船上無聊(沒有朋友?沒有韓劇?沒有KTV?不愛運動?)
年輕人大都說有錢有閒時也要去(意思是不適合年紀輕的人)
年長者大都擔心醫療和體力負荷(意思是不適合年紀大的人)
有些人說很難說服另一半同行(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不容易)
有些人擔心語言不通,食物不合(難怪日本人要包船)
有些人怕不安全(看太多“鐵達尼號”?)
幾乎所有人都說,不管是否搭乘郵輪,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環遊世界(遺憾!因為根據統計,超過99%的人夢想落空)

這些意見都很中肯,但似乎也有些迷思,或前後矛盾的地方。還沒上船,我無法斷定這趟旅程究竟將有多有趣或多糟糕,自然也無從對這些看法做出評論。我能做的,也決定要做的,就是將整個過程,包括它的前因後果,用文字和相片(老婆用畫筆)老老實實記錄下來。主要目的是為這項壯舉(這件傻事?)留下永恆回憶,其次,如果有出版社願意,或許還能考慮出本書,讓同樣對環遊世界有興趣的人多一筆參考資料。

這下你知道了吧!這就是之前我提到的“另一個小小計劃”,別的不說,現在已經可以預見,為實現這個計劃所需要的大量閱讀和書寫,將讓我在船上不但不會無聊,很可能時間根本不夠用。基於同樣原因,我連高雄市都還沒離開,就坐在家裡拉里拉雜寫了這麼一大堆。

一切就緒,再過幾天就要出發了,我會先到澳洲墨爾本待十天,十七年前曾經在那裡工作生活過兩年,工作內容早已忘光,生活細節卻還歷歷在目,它曾造就我人生觀巨大轉變,如果不是因為那兩年,我不可能在數年前退休,更不可能做現在正在做的事。舊地重遊,我準備和年輕時懵懂迷茫的自己打聲招呼,之後,就會在5/20到雪梨上船,展開這段魂牽夢縈許久的行程。

對了,還記得我的老朋友Frank嗎?前兩天終於和他聯繫上,他還記得我,並說因為“種種原因”,他的計劃並沒有成行,但聽說我倆受他影響即將出發,樂得花枝招展。我向他表達感謝後,突然心中冒出一個小小心眼:他既然沒去,就表示起碼就我所知,我仍將是第一個搭乘郵輪環遊世界的台灣人。嘿嘿!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句台詞: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這正是我現在的心情,面對長途旅行必然遇見的熟悉與陌生,享受與困頓,喜怒與哀樂,Olivia和我已準備好用最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體驗。朋友們,bon voyage! 往後幾個月,我將時不時從地球的不同角落發出訊息,有興趣的話,就跟著我們第一時間同步環遊世界105天吧!

PS:我已在FB上成立一個名為【老黑環遊世界105天】的粉絲團,歡迎各位好友參與,只要進入以下網頁按讚就好,也歡迎分享給所有愛好旅行的朋友們。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80%81%E9%BB%91%E7%92%B0%E9%81%8A%E4%B8%96%E7%95%8C105%E5%A4%A9/358697797568780?ref=hl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環遊世界105天(3/4)

來算筆帳吧!首先,我買的不是最便宜的內艙房,而是高兩個等級的陽台房,約兩萬五美金,其他必須花費還包括船上小費和政府稅費,加起來兩千多,另外還有往返登船地澳洲雪梨的來回機票。這些保證了105天中所有的食宿和交通費用,船上提供二十四小時餐飲,大部分設施不需付費,只有例如按摩,雞尾酒等例外。至於四十多個上岸城市,每個地點都有多種一日套裝旅遊行程供旅客挑選,費用視時間,遠近,門票等從二,三十到一,兩百美金不等。當然也可以選擇自由行,或甚至不上岸,繼續留在船上把自己吃成一個大胖子。

我早有預期搭郵輪將會和過去慣用的“半背包客”式旅行大不相同,以前出行大多買廉價航空早鳥打折機票(這次也一樣),住在附有簡易廚房設備的民宿,吃當地超市買的熟食或半熟食,陸上交通首選大眾交通工具,總歸什麽都省,就是不省時間。相對於觀光客式的走馬看花,我抱持的是 “換個地方過日子”的心態,把自己當成當地居民處理,盡量嘗試融入,和深入認識每一個到訪的地方。這種旅行方式有很多好處,卻也不可避免常把自己搞得像個流浪漢一樣。

郵輪旅遊幾乎正好相反,雖然還沒上船,單憑蒐集來的資訊,不難了解船上吃的又多又好,房間或許算不上豪華,但起碼不需要像在陸上旅行,經常拖著行李check-in,check-out於各地旅館之間。船上遊樂設施,觀賞節目種類繁多不在話下,恐怕最讓我這個偽背包客不習慣的將會是無所不在的服務。記得以前曾有位朋友跟我說,他這輩子最大心願就是長期住在五星級酒店,吃好住好,被人當“大爺”服侍,在此建議他慎重考慮繼我倆之後,成為第二批搭乘郵輪環遊世界的台灣人。

這又讓我想起前陣子在網上讀到的一篇報導,說的是一位外國老太太不停參加各種郵輪航程,和船上工作人員熟得像家人一樣,有人以為她是船東,一打聽才知道只是普通旅客。她一直待在船上的原因是:

打完長期客戶和敬老折扣,郵輪每日平均費用比高級養老院便宜三成。
只要還能走到餐廳,每天可吃十餐,不然也可以叫客房服務。
船上有三個泳池,兩間健身房,免費洗衣和烘乾機,每天晚上都可以看現場表演。
船上有免費牙膏,刮鬍刀,沐浴乳和洗髮精。
船上服務人員把你當客人而不是病人。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認識一幫新朋友。
電視壞了?燈泡爆了?沒問題,船家負責修好所有東西,並為了你的不便而致歉。
不必要求,每天就有乾淨的床單和毛巾。
如果在養老院跌倒摔斷腿,需要花錢醫療;如果在船上跌倒,船家負責所有醫藥費,並將房間升等。
想去南美,非洲,中東,北歐,或任何其他平常較難到的地方?郵輪統統帶你去!


老太太究竟坐的是哪家郵輪已不可考,因為這個故事幾乎被每一家郵輪公司用來宣傳自家旅遊行程,甚至,除非真有位老太太跳出來現身說法,否則整個故事的真實性都值得懷疑。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能破解迷思,讓人跳出固有框架思考生活多樣性,當然,還可以認識郵輪旅遊的種種特點。

扯遠了,回到正題,除了豪華程度外,郵輪和我以前旅行另一個最大不同點是“深度”,105天航程中,有六十天在海上航行,四十多天上岸旅遊,每一個點停留時間從五,六個到十五,六個鐘頭不等,都不足一整天,不可能深度旅遊。但它的缺點也正是它的優點,覆蓋“廣度”因此得以擴大到全球五大洲。換句話說,這將是一趟標準的走“船”看花之旅,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以及很多,種不同的花,如果用飛行加陸上移動的方式涵蓋類似地理範圍,可以,但要價起碼三倍。

總而言之,我打的算盤是:沒有雙B,我還有腳踏車,不打高爾夫,還可以跑步,真的活到一百歲,就勒緊褲帶過日子。我只想趁還算年輕,能吃能喝,能跑能跳,不需要過於擔心生病和體力的時候,用四個月的時間,一人一百萬台幣上限(如果選擇內艙,當場每人可省三十萬),圓了我倆的環遊世界夢!

說這麼多,我想我是在為這趟旅行找藉口,重點是:嘿嘿,我找到了!其他就等真理慢慢浮現。去年八月付完訂金,今年二月,按照約定,我將尾款全數付清。在此之前,如果反悔,訂金可以全額退款,一旦付清尾數,就進入有罰則階段,越近出發日,反悔罰則就越重,到了出發前十天就完全不退錢了。也就是說,如果事到如今心中還有疑慮的話,這些疑慮的成本將一天比一天高。

好消息是,隨著這大半年來的沉澱思考,雖然還有些小擔心,大疑慮大都已經化解,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興奮期待。付清尾款第二天,我倆跑到賣場買了兩個大行李箱,一旦開始動手打包,心情自動進入旅行備戰狀態。接著,收到船公司發來附有航程細節的正式確認函後,立刻著手辦理簽證,扣除一個只需在網上申請的國家,一個在船上辦理臨時簽證的國家,真正需要正式送件,繳費的,只剩下印度和約旦兩國,輕鬆如意,再說一遍:飛輪牌護照真好!
 
順便提一下,事後證明,我付的的確是最低價格,去年八月生效後維持了一段時間,後來十月調漲一次,十一月又漲一次,不到年底,所有艙房就全部sold-out了!至於明年(2014),不知為何,沒有一月行程,五月出發牌價已經上網,目前基礎價是20999美金
有興趣可參看下面網站。(待續)
http://www.princess.com/find/searchResults.do?time=156&trade=W&ship=&duration=&port=&date=&order=&filterBy=&tourdur=&ppax=&meta=I&noOfPax=2&resType=C&bID=PCDIR&pageOff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