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環遊世界後記(二)


旅行的目的地不是外國,而是最終帶著看外國的眼光,看自己的國家。

──切斯特頓

 
還有人說:等你旅遊結束,全世界跑完一圈後,一定會覺得台灣的吃喝玩樂,以及山水風景都是最棒的,對嗎?我的答案恐怕得令他失望,因為:不對!這世上沒有天堂,所有地方都有長短好壞,台灣不例外,不同的是,台灣是家,不管現況好壞,我都希望它變得更好。

這麼說吧!假設我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文化背景的外星人,決定移民地球,地點隨意挑選,那麼,在考察完世界一圈後,台灣即使不是首選也必定名列前茅,為什麽不?民主自由,政治穩定,自然景觀優美,教育普及,人民和善有禮,方便安全,收入不差,物價低廉,稅賦低,醫療保險超優,娛樂業又發達。

但有意思的是,不管從各種調查統計數字,或實際生活體驗,都可以明顯感受台灣人的生活幸福指數並不高,起碼和上述優點相比,顯得很不對稱,主要原因在於台灣有兩個不足之處。

一是階級意識,台灣社會看待不同職業,財富,身份,外表,教育背景等,比其他國家更傾向區分高下等級,因此更容易產生嫉妒心和自卑感,專家說嫉妒是幸福的最大敵人,再加上自卑,就成了「悲情」,凡事悲情的結果,即使經濟發達,民生樂利,快樂指數還是不容易提高。

另一個是封閉,台灣媒體內容狹隘內視,價值偏頗,新聞,綜藝,評論,甚至怪談等節目混淆不清,國際報導基本從缺。造成的問題是不清楚自身定位,遇事難以不卑不亢態度應對;對事物看法單一,人云亦云,又擔心吃虧上當,惶惶終日,如何快樂?

階級意識和封閉也是許多家長因為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線」,而過多保護干涉的主要原因,在許多國家公共場合見到父母對待小孩的自由放任,會讓不少台灣人感覺不可思議。過度保護下成長的人,難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缺少有意義的人生追求,快樂指數要高也難。

四個月旅途中,大部分時間充實愉快,少數幾次心情鬱悶都跟上網看台灣新聞有關。環境對一個人影響很大,在台灣每天被媒體轟炸,心中有股怨氣而不自知,總覺得事事不順,老天不公。走出來由外向內,較能寬廣客觀看事情,才發現以前經常鑽牛角尖,而樂觀平和的心態,能使悲傷沮喪轉換為積極向上。

大環境不變就變自己,感覺鬱卒,關上電視,出門旅行去,不需要環遊世界,甚至不需要離開台灣,只要走出戶外,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海很闊,天很空,生活中有許多有趣和值得關心的事物,沒必要成天為了外人眼光或一時意氣,陷入悲情漩渦,因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

我問幾位家住在依山傍海風景區的船上乘客,家那麼美,何必還要出來看美景?他們說認識外界令他們更加珍惜擁有的東西。確實如此,這趟旅行讓我更清楚台灣的優點,卻也更凸顯缺點。家住台灣真的很幸運,但為了確保長期生活品質,有必要偶爾出去走走,洗洗眼睛透透氣,培養點對階級意識和封閉環境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