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中南半島游記 – 高棉血淚史

柬埔寨的近代史活脫脫的就是一部高棉民族血淚史。王國發展到十九世紀時,國力漸衰。國土被鄰近的泰國和越南蟬食鯨吞,瓜分殆盡。這時跳出來解救亡國命運的也不是什麼英明蓋世的民族英雄,而是另一個外來的惡魔 – 法國殖民主義。被殖民將近一世紀,好不容易獨立建國的柬埔寨依然內外沖突不斷,直到1975年,悲慘的命運達到最高潮。波布領導的赤柬(Khmer Rouge)打贏內戰,接著在掌權的四年之間屠殺了兩百萬高棉同胞,而當時的國家總人口數不過八百萬,也就是說,不分男女老少,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被殺。

這場“運動”師法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只是在手段做法上更加激進殘酷。當所有受過較高教育的人都被殺光後,手上有刀有槍又沒受過教育的人讓情況發展越加一發不可收拾。這個由純凈肥沃的河流,湖泊,農田和叢林所組成的國土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殺戮戰場。在整體人類近代史上留下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一頁。這場運動搞得國內外天怒人怨,但被推翻後的赤柬并未從此消失,而是轉入農村繼續和也不是很得人心的新政府打游擊戰,直到1998年波布病死,赤柬無疾而終為止,而至今當時交戰雙方互設的地雷還沒有被完全拆除。

在參觀吳哥窟的其中一天,我與一位出生長大在柬埔寨的美國籍女士同車。波布當政期間,她那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和哥哥姐姐都被殺害。她和母親弟妹受到聯合國人道援助,在難民營待了兩年後,由美國家庭認養,後來住到加州,結婚生子并且成了一位忙碌的服裝設計師。在離開31年之後,她首次回到祖國尋根,并在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嚎啕大哭,不能自已。我聽她娓娓述說人生故事,心中想起她那些被殺害的家人同胞,突然間一個撲克游戲拱豬中的名詞“豬羊變色”從腦中蹦了出來。或許天下事本該如此,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位女士悲慘的遭遇反為她和後代帶來全新的人生,何其吊诡?再見故土,又豈能不唏噓傷感?

其實目前生活在柬埔寨大部分的人在長年戰亂中都有親人朋友的損失。但似乎不管政府或民間都不急著去算這筆帳。波布本人到死都沒有上過法庭,而對其他戰犯的審判也是一拖再拖,當年主要的儈子手們如今都已垂垂老去。大家伙更傾向於在全民篤信的佛教教義中尋求精神慰藉,讓時間慢慢撫平傷口。但在遺忘過去的同時,柬國人民也不忘孕育未來,現在柬埔寨人口1400萬,即使嬰兒出生死亡率接近百分之十,總人口數仍然比三十年前翻了一倍不止,全國15歲以下人口接近總人口的一半,放眼望去家家戶戶都有四五個小孩。。。。歷史證明,即使戰亂血流成河,我高棉民族生生不息!

有句話說“人類從歷史上學到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不記取歷史教訓”。或許最不堪回首的過去才最需要我們的頻頻回首。亞洲民族的生存韌性讓西方人欽佩嘆服,但說到從錯誤中學習教訓,以避免同樣錯誤再次發生的能力卻令人不敢恭維。似乎對於把事情的是非黑白搞個水落石出的重要性,遠比不上為己為人留點面子。當然要是撕破了臉那又是另一回事。赤柬的罪行之所以能夠被揭發,基本上是改朝換代的結果。“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故事從古至今總在不斷重復上演。波布被批判了,但還有多少類似違反人性的罪行還被世人們刻意修飾掩藏?

從暹粒到首都金邊有三個選擇:陸,水,空,我選擇走水路。五個多鐘頭快艇穿越東南亞最大淡水湖洞里薩湖,一路風光明媚,賞心悅目。這個國家最主要生產就是稻米和水產,是個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無論城市鄉村,一路見到的柬國人民都很愛笑,臉上表情大都一派輕松,這點跟許多比他發達進步國家的民眾經常面帶焦慮,愁眉不展很不一樣。但是,無論人們多麼不愿意承認,在這些淳樸和輕鬆表情的背後,同時存在的還有無知和愚昧。

戰後,記者采訪當時負責審問拷打殺害自己同胞的赤柬士兵,得到的答案總不外乎:“我不知道那樣做是不對的”,或是“我是被逼的”。缺乏教育造成的無知致使雖然身而為人,卻沒有獨立思考判斷是非的能力,而愚昧使人雖明知不對,但缺乏說不的道德勇氣。當愚昧無知成為社會主流,這場只是聽說就能讓人做噩夢的屠殺之所以能夠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話說回來,教育也不見得就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靈藥仙丹,現今社會存在許多透過高等教育訓練出來的高級知識分子,看似學問很高,卻依然缺少思考創新能力,或敢於堅持的道德勇氣,本末倒置的教育使得這樣的國家民族前途不容樂觀。

金邊市位於洞里薩湖和湄公河的匯流之處,雖然是首都,人口不過一百萬。但別小看這一百萬人,制造出來的擁擠,噪音,污染,髒亂絕不亞於任河一個比它更大的都會城市。剛開始行走在金邊街道,只覺得這城市和許多中國的較偏遠鄉鎮城市一樣,缺乏建設。兩三天後,才突然領悟到這些城市之間最大的共性其實是:沒有特色!偏遠地方就算了,金邊可是一國之都啊!在這里,從街道到建築到食物到衣著到電視節目,處處可以見到外來(尤其是泰國和越南)文化的影子,但要找出一些特屬於高棉民族的東西似乎並不容易。

甚至于,嚴格說來,現在在國際間對柬埔寨印象較深刻的兩件事,吳哥窟可說是完全移植於印度,而即使赤柬波布掀起的那場運動,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山寨版。這個想法讓我有些不寒而栗。畢竟戰亂不可恥,汲取教訓,盡力爭取未來長治久安就是了。貧窮也不可悲,努力奮鬥,明天只會變得更好。但當一個群體失去自信和身份認同的時候,那可是能讓整個民族陷於萬劫不復的境界。

我不禁質疑起這個國家的大人都上哪去了?又打算把這個國家帶到哪去?現在的當權者說白了只是個頗有謀略的軍事強人。為了鞏固自己獨裁的地位,他對於來自外國的援助經常抱持懷疑甚至排斥的態度。在這接觸到的人大部分都對政府的無所作為感到失望,卻又無可奈何。但當問起其他的政治精英,意見領袖時,得到的答案又是令人一驚 -- 死光了!。。。。這可不是在罵人,三十年前的那場運動可說是將整整一代人的經驗智慧就此一筆勾銷,整個民族的前進發展因此和歷史傳承徹底斷裂。

走在金邊街頭,幾棟超過十層的樓房正在興建當中,蓋好之後它們將成為這個城市最高的建筑物。遇見好幾位柬國人民都興奮的談論在未來的多少年內,這個國家將要興建第一座發電廠,孩童們能在多少年後得到義務教育的保障等等樂觀遠景。生活在希望中的人們是幸福的,一張張面帶微笑的臉孔是令人鼓舞的。可是如此簡單的要求似乎又是如此遙遠不可得,我想問老天:你為什麼對這些善良的人們如此殘酷?

離開金邊搭乘tutu(摩的)前往機場,到達時司機對我們雙手合十表示感謝和道別,口中并用英文說了句“good luck!”。這當然不是我頭一次聽到這句祝福語,但不知為何,這次感受特別激動。。。。我要把這句話轉送給他和他的1400萬位同胞們。除此之外,我還想對他說:柬國人民奮起吧!我相信否極真的會有泰來,豬羊也真的會有變色的一天,這不只是運氣,更是你們應得的報償!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中南半島游記 – 吳哥風情畫

從胡志明市飛行不到一個鐘頭來到柬埔寨的暹粒市。又名高棉的柬埔寨對我來說可以用神秘二字來形容。同樣的,在此之前我對暹粒這個城市一無所知,但當有人告訴我這里距離人類文化遺產吳哥窟只有七公里時,相信許多人都會跟我一樣,口中冒出長長“啊”的一聲,同時還深深點了好幾下頭。

吳哥窟(Angkor Wat)其實只是一群神廟建筑中的一個,觀光客以訛傳訛的結果,也就成了這些建筑群的一個總稱。這些廟宇建造于九到十三世紀之間。當時高棉王國以吳哥為中心,範圍除了現今柬埔寨之外,還涵蓋部分現在的寮國,泰國和越南。這些廟宇由王朝歷代君主所建,主要用來祭祀印度教或佛教神祗。

神廟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君主們神人合一的權利根源。有些神像的面容甚至是按照當時君主的面容雕刻而成。諷刺的是,這些廟宇既標示著柬埔寨民族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某些王朝卻也因興建神廟耗費太多人力和自然資源,因而一蹶不振。人類歷史由家族而部落而城邦而國家,由家長而首領而君主而民主,由血緣而武力而神權而民權。各民族之間有著極其類似的發展過程,但是否必定殊途而同歸似乎還需要更長時間來證明。

對吳哥窟的雄偉壯麗早已有耳聞,可親眼目睹又是另一回事。或許是因為生活在科技創造的聲光世界中久了,當乘坐的小巴漸漸接近神廟時,感覺更像是從遠處見到迪斯尼樂園或是電影魔戒中的神話城堡。但從踏出巴士的那一剎那起,似乎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摂的說不出話來,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按下手中相機的快門。那些因為歲月造成雕像的斑駁,長年風乾造成石面上密布的小孔,風雨雷電造成建物的傾斜破損,處處都在告訴我們這神廟可不是什麼主題樂園。

各式各樣精美細致的石雕以印度神話為主要題材,但更吸引我的是神廟群的建筑結構。接下來連續幾天,每天穿梭在各個各有特色的神廟之間,透過觀察護城河,神龕,藏經樓,蓄水池,長廊,天井,階梯,高塔等等建物,想象幾百上千年前先人們再此工作生活的景象,以及對後世子孫們的教化影響,令人心醉神迷,恍如隔世。

在我曾經到過最令人嘆服的歷史古跡當中,中國的萬里長城極壯極偉,但細致的程度比不上吳哥窟。印度的泰姬陵極精極美,但規模比不上吳哥窟的氣勢驚人。羅馬廢墟規模夠大而且年代更加久遠,但保存比不上吳哥窟完善。除此之外,吳哥窟還有比這些古跡更多一層的神秘色彩,那是因為從16世紀以後,這個地區瘧疾流行以致人煙罕至,直到19世紀被重新發現之前,喏大一片建筑群居然被埋沒在叢林當中好幾百年,無人知曉。在這幾百年間,有些鄰近的大樹樹根漸漸侵入神廟,自然生長的大樹和人為建造的神廟因而結為一體,形成吳哥窟又一個獨特神妙的景象。

但如果要說起吳哥窟跟其他偉大歷史古跡相對較不足之處,可能就在于他的創新性。中南半島地處印度和中國兩大古文明之間必定受到很大程度影響。但文化之精妙經常也在于融匯百家之余,創造自家的獨特,中國的敦煌石窟就是明例。但吳哥窟似乎一切師法印度,較缺乏高棉民族特色,因而從純粹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總讓人感覺缺少了些重要的東西。當然也有可能這只是我對吳哥文化理解不夠深入造成的偏見。

在暹粒待了五天,除了欣賞神廟群的文化之美外,當地的自然景觀也令人賞心悅目。河流溪水穿越叢林稻田,椰子樹和白色水牛相映成趣,參天古樹舉目皆是,寬廣富饒的洞里薩湖近在咫尺,待在這里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某次正看著這一幕幕目不暇給的美景時,心中突然想起當年那位重新發現吳哥窟的法國傳教士,不知當時他撥開叢林見到這些神廟時,臉上表情是啥模樣。

在這五天當中,我也漸漸對柬埔寨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有了較完整的認識。經歷了吳哥王朝幾百年的盛世之後,這個民族的命運就開始一路走向下坡,而且是越走越糟,到了最近幾十年,簡直可以用慘絕人寰來形容。如今的柬埔寨最大的經濟來源和人民精神支柱就是吳哥窟。吳哥窟的圖案在國產的啤酒瓶上,香煙盒上,國家簡介上,鈔票上,甚至國旗上。似乎冥冥之中,這個民族的祖先們早有先見之明,為幾百年後陷入苦難的子孫們預先留下一筆救命財富,更妙的是,在動用這筆財富之前,先把它埋藏個幾百年。。。。(待續)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中南半島游記 – 胡志明市見聞

因為搬家的緣故,許久沒有出遠門旅行,整個人開始變得有點坐立難安。住在臺灣什麼都好,就是感覺和外界隔離的厲害。幾天前來到越南胡志明市,算是悶久了之後出來透透氣,順帶長點見識。

這趟選擇越南加柬埔寨有兩個原因。一是高雄可直飛,甚為方便。當時搬到高雄就看上它有和捷運相連的國際機場。果不其然,由于使用率不高,捷運連接機場作業一路通暢無阻,從這里跨出國門就跟在擁擠的大城市上趟超市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差不多。但有句後話,高雄小港機場能夠直飛到達的地方實在不多。換句話說,方便則方便矣,但只能在有限的範圍當中方便。第二個原因是從未到過這兩個國家。雖然同處東亞,不過兩個多鐘頭的航程,經濟關系也很密切,我卻對這兩國的歷史文化,人情風俗勉強只能算是一知半解。慚愧!

出了機場,越南第一大城胡志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滿街的摩托車。臺灣的摩托車已經夠多了,這里更多。九百萬人口有四百多萬輛摩托車。不知是天氣太熱還是道路設計的關系,路上走路的行人很少,但是不分晝夜街上總是塞滿了摩托車,千軍萬馬,氣勢驚人。越南人有個說法:No Motorbike, No Girlfriend. 相信當前越南人的感情生活必定異常豐富。在這里,即使是觀光客也可以租摩托車。只要幾塊錢美金,無需任何證照,需要的只是少許的技巧和許多的冒險精神。騎車逛大街是了解這個城市風貌和市民日常生活的最好方法。

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是越戰時南越和美軍的大本營。現在的西貢工商業發達,和許多其他新興城市一樣擁擠,吵雜,處處是工地,人人向錢看。但如果稍加深入觀察,會發現這個城市仍然留存著不少戰爭的痕跡。畢竟越戰結束距今不過三十多年,許多曾經親身參與戰事的人們依然健在。但從官方資料和參觀當地博物館中很難獲得當年這場內戰完整的前因后果。即使私下逼問年輕的導游們對于美軍參戰,共產主義,南北差異等等的看法,得到的也只是些閃避迂回,模棱兩可的回答。

在來此之前,我對這場戰爭的理解大都來自于美國人拍的電影,從強調英雄主義的藍波系列,到反戰的現代啟示錄,越戰獵鹿人,甚至到自我反省式的前進高棉,早安越南,和眼前所聽到見到的故事版本都有很大出入。畢竟不管美國人如何一廂情愿的詮釋這麼一場“No Win, No Lose”的戰爭,不爭的事實是勝利的一方不是美軍。如今生活在當年那片戰場,訴說曾經發生在此”歷史事實“的話語權也自然另有其人。

當年南北分歧的政治社會意識形態造就了這場戰爭,北越花費九牛二虎的力氣趕走了美軍和他們所代表的帝國主義,卻在社會主義大一統中陷入民不聊生,這時萬惡的資本主義卻又適時扮演起拯救貧窮救世主的角色。就像一本旅游書中說的:現在的越南最討厭的是美國人,最喜歡的是美金。

現在的越南政府說當年北越贏得了勝利,解放了南越,統一了越南,西貢也因此更名為胡志明市以紀念這位來自北越的國父。可究竟誰贏了這場戰爭?死傷三百萬越南人外加五萬美軍你說誰贏了?造成那么大破壞和財產損失你說誰贏了?。。。。美國人說錯了,美國不是沒輸沒贏。現在的越南政府也說錯了,北越也沒贏,南越當然更沒贏。除了借由戰爭贏得權勢的政客軍閥外,戰爭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輸了,輸的精光,輸的徹底。

市區近郊原來越共游擊隊挖掘的地道區,現在已被開發為觀光客絡繹不絕的必到景點。一位越戰老兵,配合播放中的紀錄片,向我們敘述當年游擊戰的慘烈情況,生動精彩的程度不下于好萊塢電影,不同的是他敘事的基調是反美。在他講演的最後說到:“我是個土生土長的西貢人,祖先生活于此,子孫也生活于此。你們觀光客來到的是只存在三十多年的胡志明市,而我生活在已有千年歷史的西貢。對我來說我的根源,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政客們或拍電影的人怎麼說,這個老兵的話才是最經得起考驗的大實話!

胡志明市其實沒有太多著名景點,平常觀光喜歡獵奇探怪的人也許會失望。但有一點大大超出我的預期,那就是美食。以前也吃過一些所謂的越南料理,到了這里才知道原汁原味的鮮美多樣。不管是正式餐廳或街頭排擋,都可以吃到價廉物美的傳統越南菜,西餐(法國殖民影響),河鮮海鮮,和各式甜點。待在這里恨不得一天能吃六頓飯。

這趟旅程沒有包含首都河內在內的北越,對越南印象因此必定流于偏狹浮面。即使如此,熱情好客的越南人,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生機蓬勃的湄公河三角洲都讓我留下頗深的印象。但當現在坐在機場離境大廳,試著為這過去將近一周做個小結記錄時,腦中率先冒出的依舊是那位老兵的話語:我是西貢人,我的世世代代都是西貢人,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