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陳婆婆


陳婆婆是我在船上認識的乘客,她是香港人,今年八十八歲,現在隨女兒住在加拿大多倫多,身形雖然矮小,講話時嘴唇有時會不由自主的抖動,但行動靈活,頭腦清晰。

陳婆婆晚餐的餐桌就在我倆旁邊,剛上船時我看到她和另外幾人同桌,當時一直以為坐她旁邊的那位老外是她老公,直到行程快結束,偶然機會和她講話,才知道一來她的國語講得很好,二來她獨自一人旅行,餐桌上的只是其他獨行旅者。

問婆婆為什麽單獨旅行,她說她的朋友大都在香港,子孫們也有各自生活,她很早就開始自己跑,以前大都背著背包搭飛機,這幾年改為乘坐郵輪看世界。

許多人誇她子女孝順,出旅費讓她出來玩,她故作小聲的說這些錢都是她自己的,說完從貼身腰包中掏出幾張鈔票,在空中比劃幾下,說:我不是有錢人,但我的錢要自己花,誰幫我旅行,我就給誰,我不需要兒女的錢,我的錢也沒必要給他們!

我們接著更深入問她的家庭背景,婆婆告訴我們她是越南華僑,從小生活很困苦,靠自己努力堅持完成大學教育,成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婚後生育三個小孩,最小的才三歲,一場病帶走了老公。

守寡後婆婆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做手工,在同樣守寡的老母幫忙下,把三個小孩撫養長大,陸續送到國外唸書,工作,他則和老母留在香港相依為命,直到老母102歲過世後,才到加拿大與女兒同住。

婆婆教了三十三年中文,國語不但流利,而且經常夾雜成語,問她一個人旅行會不會無聊寂寞,她說只要有書為伴,走遍全世界都不感覺孤獨。當她聽說我寫書出書時,向我又要簽名,又要合影,我說要把她寫進書裡,她樂得笑得合不攏嘴。

婆婆不用電腦,但用智慧型手機,而且有一個臉書賬戶,除了經常與子女聯繫外,她主要的臉書朋友是她過去的學生。說起他們,婆婆語氣激動起來,指著朋友欄的照片,一一向我們介紹誰多調皮,誰多乖巧,還說除了家庭,學生是她這輩子最大資產,每次想起他們就覺得心滿意足。

南美洲通行的西班牙語婆婆一竅不通,英文簡單的還可以,算不上流利。問她旅途中有沒有碰過困難麻煩,她說事先都會做足功課,臨時有狀況就隨機應變。她吃東西不挑食,年輕時的逃難,年長後的旅行,培養出她隨遇而安,無所畏懼的習性。

她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在巴黎要搭早上六點起飛的班機,她擔心夜晚出門不安全,前一天晚上十點就到機場等待,看看書,打打盹,和鄰人聊聊天,時間一下就過了!

問婆婆到過這麼多地方,最喜歡哪裡?他的回答嚇我們一跳,一是土耳其,二是伊朗,土耳其就算了,喜歡伊朗是哪招?她說世人都以為伊朗人凶悍無禮,其實他們非常和善,對老年人尤其禮遇。關於這點,婆婆說了算,因為我沒到過,但令我驚訝的不是這個,而是她居然會選擇伊朗作為旅行的目的地。

婆婆不是名人,這一生除了為家庭,學生,犧牲奉獻以外,沒有其他的豐功偉業,但不知為何,她平鋪直敘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最曲折離奇的小說情節一樣打動人心。

我不是沒有見過和婆婆有類似想法的人,但沒有一個是傳統華人。遇見婆婆讓我確認有些東西是通行人類的,用我常聽到的“他們是老外”來否定自己活出自我的機會,這事和種族國籍沒有直接關係,和是否熱愛生活,重人自重,才密不可分。

婆婆名為陳香蘭,她是我的人生榜樣,如果三十多年後,我能達到她的一半境界,此生足矣!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雲中霧中,神秘飄渺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


最新一輪全球票選出的世界七大奇蹟包括:約旦的佩特拉古城,中國的長城,意大利羅馬競技場,墨西哥馬雅金字塔,巴西里約基督像,印度泰姬陵,和秘魯的馬丘比丘(埃及吉薩金字塔是終身榮譽會員)。其中要從台灣出發到訪馬丘比丘需要使用什麽交通工具?

我的做法是先搭飛機到美國洛杉磯,然後跳上一條開往南美洲的郵輪,十天後在秘魯首都利馬上岸,坐巴士到機場搭乘國內班機,一個半小時後抵達內陸城市庫斯科,搭巴士到當地火車站,坐三小時高山火車,再轉搭半個小時接駁巴士後到了!其中郵輪那段可以改為飛機,火車那段可以改為四天三夜徒步行走印加古道,其他部分則一定少不了。

即使如此費時費力費錢,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依然蜂擁而至,迫使面臨古蹟被破壞風險的秘魯政府必須限制每天參觀人數,散客經常需要提前好幾個月安排才得以一睹奇蹟。

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整個美洲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實體,是以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加王國,西班牙人強力鎮壓將印加文明摧毀殆盡,首都遷往利馬更導致庫斯科地位快速萎縮。西班牙對殖民地的主要興趣其實並不是統治,而是搜刮資源,他們在庫斯科四周山區的印加寺廟中發現許多金銀飾品,卻始終沒找到馬丘比丘,原因為何,有各種假設說法,但至今都未曾得到證實。

直到1911年,馬丘比丘才被美國考古學者發現,依據城內一百多具人骨判斷,古城建造於十五世紀,目的極可能是某種宗教原因,但諸多有關背景,技術,運作方式的細節,仍存有疑問,有待科學家更多考究證明。

親身置身古城感覺確實震撼,而隨著景物一一呈現眼前,和領隊的詳細解說,我漸漸發現這裡和中國某些古代建設有許多神似之處,例如印加文化的城市規劃和農田灌溉技術,和中國麗江古城相當接近,茶馬古道和印加古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馬丘比丘以石材為主的建築工藝,和中國的敦煌石窟和長城同樣令後人驚嘆不已。

除了這些觀察比較之外,有些疑問和想法也開始在我的腦中成型。。。。為何我們要稱哥倫布在十五世紀發現的陸地為新大陸?這片土地明明存在世間超過千百萬年,何新之有?說它新只是因為當時多數人不知道它的存在而已。試想,如果跟美洲原住民說家在新大陸,他們恐怕會覺得我們腦袋有問題。

其次,馬丘比丘正是建於15世紀,哥倫布誤闖新大陸前不久,至今不過五六百年,時序相當於東方的明朝,當時的中國,無論在科學或藝術成就上都遠超過印加文化。再試想,如果馬丘比丘是出現在中國土地上,還會被後代世人認定為人類奇蹟嗎?

話講回來,馬丘比丘也有些地方是麗江或敦煌所不具備的,一是它是由土著,而不是歷史上已知的文明民族所建,這點是不是又牽扯到當時歐洲以自我為中心的歷史和文化觀,是另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二是印加文化缺少文字歷史記載,因此更增人們對馬丘比丘的神秘背景,和諸多難以解釋謎團的興趣和想像空間,應是不足為奇。

想多了!扯遠了!旅行的好處之一,是能促使人們用不同角度看待過去以為理所當然的事物,不知不覺間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和包容。但另一方面,旅行也是件令人快樂的事,本應該輕輕鬆鬆,高高興興,老想些苦大仇深的東西好像也不太對得起自己。

無論如何,馬丘比丘確實美得沒話說,崇尚自然的寓意(印加文化尊奉太陽)也很良善,它的存在和發現讓世人認識到古代印加人的真實生活方式。這樣一個集真,善,美於一體的古蹟,是不是夠格被列為當今世界人類七大奇蹟之一,似乎已是無足輕重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