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聖城行止



來到耶路撒冷,不可能不沾染宗教氣息,這個城市無可爭議的是最廣為人知的宗教聖城,原因是它不只是一個當今世界主要宗教的聖地,而是三個:基督教,猶太教和回教。
                                                     

我們的導遊是個濃眉大眼,深色捲髮,典型猶太長相的年輕人,他帶我們走訪最後晚餐,大衛之墓,耶穌受刑,埋葬,背十字架走過“苦路”等地點,以及各種族聚居的舊城區,哭牆,和因CNN畫面而聞名的橄欖山。一路解說詳盡,其中關於宗教部分雖然吸引人,卻比不上對以色列建國的描述更令我印象深刻。

 
早聽聞以色列是個強悍小國,被四周與它為敵的阿拉伯國家包圍,卻能像被尊為開國始祖的大衛一樣,以小吃大。他們經歷家園破碎,納粹屠殺,卻越挫越勇,和堅定的宗教信仰有關。阿拉伯國家同樣信仰堅定,但缺少希伯來民族的團結和紀律,這點從郵輪經過數個回家國家,再到以色列的比較過程中,看得特別清楚。
 

以色列有許多和台灣相似的地方,例如都被強敵環繞,因此在體制上都是全民皆兵,但或許和近年國際局勢發展有關,如果拿現今台灣的替代役男和身背全自動武器,精壯威武的以色列軍人相比,誰比較能打仗,不難判斷。
 

兩國同樣沒有包括石油在內的自然資源,以色列的天然條件因為接近沙漠比台灣惡劣,人口只有不到台灣三分之一,政府支出於國防的比例比台灣更高,但就像台灣曾創造經濟奇蹟,以色列近年經濟同樣表現不俗,名列國際中前段班。
 

也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以色列的頑強民族性來自於宗教和教育結合所產生的效應。台灣也有不錯的宗教和教育環境,但和以色列相比,明顯缺乏整體社會共同價值觀和遠景。少了這些,許多事情的道理就難以越辯越明,爭議就難以獲得妥協,力量就難以凝聚,長遠福祉就難以蓋過短視近利。
 

我們的導遊在談論到宗教和國家定位時,偶爾會流露出民族主義傾向,談論到物價和政府施政時,也會發發牢騷,這些都不影響他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未來的熱情和期望。從他身上展現出的典型猶太民族性格,就像地中海的陽光,氣溫只是不算太高的二十多度,一旦發威,熾熱灼人更勝赤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