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漫遊日本



第一次“路過”日本是十五年前的事,因為要從東京轉機去美國,刻意停留了兩三天,走馬看花一圈,這回碰上廉價航空促銷,價格低到不去都不好意思,才讓我首度有機會較深入接觸這個和台灣在歷史或地理上都有密切關係的國度。
 

這次造訪的是關西地區,包括大阪,神戶,京都和周邊的奈良,這個季節正適合賞楓,原本預期滿街觀光客,來了才發現主要景點雖然人不少,但大多是本地人,有限的國際觀光客中人數最多的,不是別人,正是台灣客,而且大多是散客,猜想這說明了兩件事,一是國際經濟大環境不好,降低國際人士拜訪物價高昂日本的意願,二是台灣人對日本依舊情有獨鍾,而旅遊方式逐漸轉變為更自由自在的自助行。
 

來之前上圖書館蒐集了一些介紹日本的旅遊書籍,實際造訪,各景點景色也的確如書中所描述的美不勝收,關於這些,相信許多人都比我了解更細,感受更多,因此不再贅述。美景看多了,難免審美疲勞,倒是行程中注意到一些日本社會特有現象令人玩味再三,這時再回想書中內容,驚訝的是除了介紹風景和各種吃喝玩樂細節之外,對日本社會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質著墨竟是如此之少,真心希望這些書籍並不能完全反應台灣人的旅遊趣味。
 

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日本人的安靜,走在任何地方很少聽到人們高聲交談或用誇張語氣說話,也聽不到大人對小孩的叱喝,路上車輛雖多,極少聽到喇叭聲,百貨公司,餐廳等公共場合,除了背景輕音樂,沒有任何叫賣廣告聲響,最棒的是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完全聽不到人們接打手機的聲音,無形中減少許多生活壓力。台灣都市處處充滿各種噪音,迫使人們走在路上和同伴說話必須提高音量,而習慣了這樣的環境,許多台灣人到了海外,常感覺其他國家很“唏微”。
 

其次是日本人的穿著打扮,不管年齡,性別或職業,所有人的衣著總是整齊清潔,一絲不苟,這點在電車上看得最清楚,坐車的人穿的鞋子不見得全都新穎高級,卻沒有任何一雙破爛骯髒。走在大阪夜生活最熱鬧的道頓堀,時尚女性打扮火辣性感,讓人眼睛大吃冰欺淋,卻一點不覺得突兀。回想台灣街頭,人們衣著明顯較“隨性”,這或許一定程度反應社會經濟力,但想必和生活態度關係更大,台灣美眉愛追東洋風,許多人不問時間場合一律做超短裙高筒靴裝扮,走在街上常讓人搞不清楚是要去辦公室上班還是去夜店狂歡。
 

日本自然環境乾淨得沒話說,誇張點形容就是不管走到哪裡空氣中似乎都帶點甜味,時逢深秋,樹葉掉得厲害,一路見到清潔人員和一般居民孜孜不倦清理街道,政府和民眾聯手的結果,就是在擁擠的都市中,幾乎看不到任何一處髒亂死角。各類河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以京都的鴨川為例,不但沒有絲毫異味,河面內外各種禽類成群,河邊路面用接近自然的碎石鋪成,既美觀又方便民眾活動。個人淺見,下次有機會拜訪古城京都,什麽著名景點都不用去,就沿著鴨川散步就好,保證心曠神怡,不虛此行。
 

日本過去十年經濟衰退,伴隨社會快速老化,社會負擔壓力沉重,因應之道之一是許多服務業的工作由老年人來做,每每看到這種景象,都讓我想起“人盡其才”這句話,而見到他們執行工作的認真態度,又讓我想起人活在世自我實現的重要。日本大城市明顯已經不像過去那麼新穎先進,大企業的競爭力也不像過去一枝獨秀,但人民普遍的敬業精神依然令人動容,某天路過一家山葉樂器分店,裡面陳列的各式吉他讓我大開眼界,如果沒有精益求精的研發精神,絕對生產不出如此數量和質量兼備的產品。
 

日本社會有這麼多長處,大都和國民性有關,而這其中最突出的一項就是:節制,日本人非常重視群體,因此願意節制個人自由以成全公眾利益,在公共場合克制自己小聲講話就是無數例證中的一個。但任何事都有一體的兩面,凡事節制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過度壓抑,日本餐廳即使只是簡單速食店都賣酒,我到的每一家餐廳,從中餐到晚餐都有人喝酒,更別提滿街居酒屋本來就是以喝酒為主的場所,說明人們需要藉由酒精舒緩壓力的普遍需求,還有就是所在多有的柏青哥店和麻雀館,受到壓抑的心靈在賭博遊藝中尋求短暫麻痺是人之常情。

 
早聽說台灣人喜歡到日本旅遊,這趟讓我更加明暸原因何在,日本和台灣有太多相近似的地方,行走在日本街頭,有時會產生沒有離開台灣的錯覺,加上安全方便,即使迷路也不用擔心,因為許多文字都和漢語相通。日本文化本來就受到儒家很大影響,追求群體和諧,講究長幼尊卑等價值觀非常近似,因而雖然口語不通,透過有限英文單字,或比手劃腳,或手寫文字溝通起來並不費力。
 

既然文化系出同源,台灣人和日本人都有愛面子的特性,都不喜歡在公眾場合特立獨行,更不喜歡因為犯錯而被他人指責,表現出的共同行為就是遵守公共秩序,但這趟旅行讓我感覺這兩個民族在種種類似之外,還是有一項根本的不同點,那就是當沒有外人看見時的行為模式。打個比方,台灣人搭捷運電扶梯靠邊站立,上了自家駕駛座卻爭先恐後,右轉車經常離斑馬線很近時才停車讓人,好像在跟行人比誰更勇敢一樣,日本左轉車(靠左行駛)離斑馬線還很遠就減速停車,行人因此不需要提心吊膽過馬路。
 

相同邏輯,日本人清理不屬自家負責的路面,不亂丟垃圾,不污染河面,工作時不偷懶抱怨,這些可不全只是因為他人監督的結果,比監督更重要得多的其實是儒家著作禮記中提到的“慎獨”,但儒家說是說過,卻並沒有深入漢文化的精髓,反而被日本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記得以前曾在書上讀到日本是個特別注重“恥”感的民族,不止是外人眼中的恥,更是發自內心的恥,也因而養成,無論是否有獎賞或處罰,總是把大小事情做徹底的習性。
 

任何地方都有它的長處和短板,這些年來的旅行讓我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用是否願意長期居住於此做為判斷一個地方好壞的標準,那麼,我是否願意居住在日本關西地區呢?答案是:No!別的不說,這裡的高物價就可以把人嚇得退避三舍,當然這是為良好生活環境所必需付出的代價,但處於人生這個階段,我還並不介意吃點稍微不乾淨的食物,幹點稍微逾越社會規範的事情,做點稍微狂野的人生大夢,考量這些,顯然這世上還有許多比日本更適合我的地方。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街頭藝人


小喜歡搖滾樂,不是那種吵鬧的重金屬,而是任何帶有搖滾節奏,可抒情可激昂的樂曲,混雜點民謠或藍調風更得我心,那時接觸最多的是美軍電台的廣播節目,尤其每週末必聽告示牌(Billboard)排行金曲。高中開始接觸吉他,從未像樣學過,靠自己翻翻樂譜,亂撥亂弄,倒也樂在其中,大學時代正逢民歌當道,少不了閒來沒事做文藝小青年狀,抱把吉他,哼哼唱唱一番,對把馬子也有不少助益。
 
進入職場,歌照唱,舞照跳,但口味從“學院派”逐漸轉向更適合卡拉OK的“社會派”,廣播節目不聽了,告示牌不跟了,吉他也早已成了儲藏室深處的釘子戶,搬了幾次家後不翼而飛。幾年前退休,老婆大概聽多了我的“當年勇”,送我一把吉他當作退休禮物,我則趁此機會重新拾回年輕時的興趣。而不知是出於懷舊還是LKK,雖然也曾試著接觸最新流行音樂,最終卻總是回到經典老歌。
 
兩年多前回台住在高雄文化中心附近,週末有藝術市集活動,大多是手工藝品展示,忽然某天整個中心四周被各種表演音樂,舞蹈,魔術,雜技等人群佔滿,各式演出看得我眼花繚亂,流連忘返,一打聽才知道是市政府定期舉辦的街頭藝人甄試,我一向喜歡看街頭表演,但這還是第一次聽說當街頭藝人需要執照,而同樣也是第一次,那天心中升起了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
 
有了這個目標,平時本來就有蒐集樂譜的習慣,現在開始認真製作起適合在戶外表演的歌本,又到樂器行買了一些包括一把能插電的新吉他在內的相關設備,然後按照市政府公告指示早早為下次甄試報好了名。
 
日期一到,興沖沖來到現場,剛就定位卻發覺情況不對,原因是參加者陸續抵達後,音響一開,我那個入門級的小音箱,任憑把它開到破音程度,完全被埋沒在一片高分貝音海之中。聽不到自己的吉他配樂,也就抓不准演唱的音調高低,百般無奈中等來了評審,連他都試著幫我調整音箱,徒勞無功後撂下一句“很可惜”走人,一個星期後放榜,不出意外,名落孫山。
 
半年後第二次嘗試,由於甄試辦法中註明現場不提供電源,我跑去買了一個用乾電池發電音箱中功力較大的一個,但沒有預期到的是恰好碰上縣市合併,參加人數加倍,也換了個更大場地,許多人自備發電裝置以支持大音箱,現場各式大小炮筒像場軍備競賽,這次我的新音箱被操到乾脆停機罷工,評審來時只見我汗流浹背和音箱鬥爭的狼狽樣,搖搖頭走人,結局如何,不言可知。
 
經過這兩次,我有點心灰意冷,投下更大成本把興趣當成職業來經營和我的初衷不符,但又有點不甘心,於是拖著,拿不定注意是否繼續參加下一次甄試,隨著日期逐漸接近,某天經過一家新開的樂器行,向裡張望時心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何不用租的?反正大音箱只有甄試時需要,這樣不但省下投資,連甄試的事前準備都變得簡單許多。果不其然,時間一到,背把吉他到現場,彈彈唱唱,評審來時微笑點頭,幾天前公佈結果,輕騎過關。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的音樂夢算是跨出了一大步,但真正考驗還在後面,老丈人聽說我終於考上的第一反應是:你真的要去唱嗎?碰見熟人怎麼辦?其實,不管碰見的是熟人還是生人,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將面對的是掌聲還是罵聲,是打賞還是不理不睬,對所有可能在街頭碰到的狀況,我既不知該做何期待,卻也因此充滿著期待,仔細想想,這難道不正是整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嗎?
 
有夢最美,逐夢的過程可能經歷挫折,調整,甚至百八十度轉變,卻不會失敗,只有不嘗試才會失敗,我的音樂生涯受到天賦限制不可能走得很遠,自娛不成問題,要娛樂大眾是癡人說夢。那為什麽還要做這件事?這讓我想起剛開始寫作時在書中讀到的一段文字,作者說:從事創作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做,完成之後,作品只要有一個人欣賞,一切努力就全都值得了!不知道我的那位知音在哪裡,或甚至是否存在,要知道只有一個方法。。。。各位,我來了,咱們街頭見!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謙虛的李安?

李安拍完新片在台灣舉辦座談,據報導,與會者小野稱讚李安成就高,“謙虛到虛偽了!”,而陳文茜說李安是“小男孩與法力高深僧侶”的綜合體,常靠可愛,無辜走天下,李安對兩人所言,面露無奈,毫無招架之力。

李安明明是個最不謙虛的人!透過一部接一部電影創作,他把自己私密內心世界,從現實經歷到未曾實現的夢想,赤裸裸,大咧咧地呈現在世人之前,說他愛現還差不多,實在和謙虛扯不上邊。大家說他謙虛是從世俗功利角度解釋他的言行和名氣不相稱,但創作者一門心思只在創作,為免受打擾,對人捧人,人踩人的社會現實刻意迴避,因此說他謙虛就如同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兩人對話,使用語言雖然一樣,內容卻有如雞同鴨講,不無奈都不行。
 
小男孩也好,高僧也罷,其實說明的是同一件事:忠於內心!因為忠於內心,不隨波逐流,創作作品因而真誠動人,創作生命因而長長久久。如他自傳所述,李安的成長過程和其他人沒什麽不同,愛玩愛鬧,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可以廢寢忘食,他和一般人最大的不同點是長大成年之後這點未曾改變,變的是我們,被主流社會推著跑以致和真實自我漸行漸遠之後,再反過頭來說他可愛,無辜,而李安面對大夥有志一同,理所當然的價值取向,除了無奈,又能作何解釋?
 
從他過去的所作所為,包括這次刻意挑選台灣為電影拍攝地點,雖然嘴上不說,李安明顯有非常強烈的“台灣情結”,如果我們只能把他當成“台灣之光”來欣賞膜拜,如果從他身上我們只能看到謙虛,可愛,法力高深這些表面的東西,那也實在太辜負這位旅美導演的一番心意了!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尋根


從出生起,幾十年來,“江蘇泗陽”這個地名就像姓名一樣出現在所有我的身份證明文件之中,我知道它是父親的老家,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意義。九十年代台灣開放赴大陸探親,父親前後回過老家四次,除了第一次獨自深入“匪區”,其他都是由母親同行,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各自忙碌學業事業,都對陪同父親一起回去的興趣不高。
 

從父母每次回來的敘述中得知,雖然整體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形勢迅猛,但位處江蘇北部,自然環境遠不及江南地區富饒的泗陽縣依然貧窮落後,按照父親描述:“小時候一年可以吃幾次白米飯(其他時間吃五穀雜糧做成的窩窩頭),只有三十晚上(除夕夜)才能吃得上水餃,現在老家大部分時間可以吃米或麵,逢年過節更可以吃好幾次水餃”,言下之意生活狀況已然改善不少。
 

父親中風後行動不便,無法再應付長途跋涉的辛勞,而我自己1998年被調往北京工作,職責關係經常出差大陸各地,幾次和江蘇泗陽擦身而過,病中父親數次提起希望我利用地利之便和老家親戚取得聯繫,都被我用“改天”,“下一次”等托詞搪塞過去,直到三年前父親過世,自己也離開汲汲營營的職場,對許多事物看法產生變化,一股想去父親出生長大地方看看的念頭在心中漸漸生起。
 

兩個禮拜前動身前往大陸,先在北京待了幾天,辦事加會友,接著搭乘新開通不久的高鐵到南京,老同事聯絡當地朋友開車帶我走同樣開通不久的高速路直奔泗陽,兩個多鐘頭後,當第一次在路邊標示見到泗陽二字時,一股夾雜興奮和感傷的奇妙感受湧上我的心頭。
 

由於父親病後和老家逐漸疏遠,母親年邁對當年到過的地方,見過的人記憶不深,我這次來,除了包括已經過世的二大伯在內的兩個姓名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聯絡資訊。當地朋友的朋友請我們在泗陽縣城吃晚飯,酒過三巡,他拍著胸脯對我說:“大哥,你放心,如果找的是姓張或姓王的我不敢說,姓田的在咱們泗陽應該不多,我一定幫你找到親人”,這話說完沒多久他就醉倒了。
 

第二天一早,朋友的朋友又找來了對農村較熟悉的朋友,兩台車六個人浩浩蕩盪離開縣城,殺往一個名為“田莊”的農村村落,顧名思義住在這裡的人大都姓田,正確機率自然較高。來到村里一陣打聽,卻發現這裡沒有符合二大伯名字的人,也沒有任何有“台灣關係”的人家,一聽此話令眾人原本滿懷希望的心情立刻向下沉了一截,而更打擊民心士氣的是下一句話:“泗陽姓田的人多了!”。
 

我們沒有就此放棄,依田莊老農指示又來到三里(1.5公里)外另一個據說也有不少田姓居民聚居的村落,一路在狹窄的田埂之間轉錯好幾個彎,費力抵達之後,這回,仍然沒有人聽過我二大伯的名字,但有人指出在不遠處有一戶田姓人家,家中好像曾有人當年隨國民黨去了台灣。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我們繼續按指示來到一個十字路口,一位騎摩托車路過的老農聽到二大伯名字時,先想了一下,接著說了一句:“死得嘍“,正當我們七嘴八舌追問下聞的時候,旁邊又圍攏過來好幾個老農,聽到名字,其中兩人先後說了同樣一句話:”死得嘍“。一開始我覺得有點刺耳,一轉念不由得高興起來,死了就對了!要是領我們去見一位活著的二大伯,肯定白跑一遭。
 

我們隨其中一台摩托車來到聽說與二大伯生前熟識的老農家,原本車上說說笑笑的幾個人話明顯變少,空氣中瀰漫一股緊張氣氛。當抵達表明來意後,老農說的第一句話完全在意料之中:“死得嘍“,我們幾乎異口同聲說:“知道,知道,但他住哪兒?”老農見我們一臉猴急,跳上車說:“來,跟我走!”,幾分鐘後,我們來到另一個村落,他直接衝入其中一戶人家,口中邊高聲喊著:“快來,台灣來人了!”。
 

屋中應聲走出的老人把我嚇了一跳,雖然素昧生平,雖然滿臉寫滿農民特有的黝黑風霜,他的五官特徵和我家人簡直就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近似。為了百分百確定,堂哥領我到他父母靈前,見到照片,所有懸念就此塵埃落定,皇天不負苦心人,我找到我的根了!
 

這時剛過十二點,村子裡早有人到處奔相走告,我給二伯二嬸上完香後,他家院落已經聚了不少人,人多嘴雜,有人提議田家親戚上鎮上餐廳吃中飯。席間引領我花了一整個早上,共同經歷心情七上八下的朋友們,和我打了聲招呼後悄悄離開,留下我和親人們在一起。其實我和這幫朋友相處時間最長不超過兩天,但衷心感謝他們幫助我完成多年心願,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前晚拍胸脯的那一位,多虧了他的過於自信,鼓舞我們沒有半途而廢。
 

接下來兩天,我見到二三十位上下四代的家人親戚,與他們吃了包括早餐在內的五頓飯,喝了四場酒,居然沒有一次喝醉。我聽到一些有關父親的舊事,但不多,因為那一輩人大多已經“死得嘍”。我還到爺爺奶奶墳前鞠躬致意,雖然從未有緣謀面,不知為何,心中突如其來的一股熱流讓我濕了眼眶。
 

一位在政府任職的親戚,帶領我詳盡了解老家如何從一個貧窮落後的純農業縣,在短短幾年中轉型為工商業稍具規模的小康家園,有一點可以確定,現在的泗陽老百姓只要願意,餐餐都可以吃得上水餃。如此的轉型說明了為什麽在地裡種莊稼的清一色都是老人,因為中壯年大都經營企業或在外地打工,而一胎化後形成的八十,九十世代更是和簡單淳樸的農村生活漸行漸遠。
 

是的,世道變了,父親如果還在世,再回老家一定認不出許多見到的人事物,但也有一些事情始終沒變,無論後天環境如何,遺傳基因決定了人們的長相,體質和性格,我們可以相信人定勝天,但不可以不認識或不接受老天的賦予。除此之外,這趟尋根之旅還教會了我另一件事,那就是人的生命有限,該做的事,想做的事,不要等,因為此時不做,很可能就永遠沒有機會做了!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我不拆單!


以前生活在台灣對全民健保沒什麽感覺,住到澳洲醫療品質雖好,但費用貴得嚇人,到了中國大陸,醫療資源不足,看病難,費用卻同樣一點也不便宜。有了比較才知道台灣健保物超所值,只是有點擔心如此物美價廉的好東西,是否能夠持續到我老的時候。

果然,經過長時間討論,二代健保決定不再債留子孫,要從一般人利息,股票所得多收些費用,卻立刻碰上反彈,電視新聞和媒體名嘴群起攻之,用“揩油”,“搶劫”“剝皮”等字眼形容收費的種種不公不義,也教導民眾各種逃費撇步,同時間,社會出現一波定存拆單潮。

我相信這麼複雜的醫療計劃必有某些不完善之處,也期待專家民代善盡職責為納稅人把關,但我不認為有瑕疵就賦予一般人擺爛不繳費的正當理由。我也相信反對繳費的人偶爾需要上醫院,當他們付很少錢,獲得很好服務的同時,不知道會不會有揩別人油,剝別人皮的感受?

台灣醫療環境正在惡化,許多醫生護士已經不願意待在壓力和待遇越來越不平衡的行業。我尊重出於省錢而拆定存的人,但厭惡鼓吹政府鴨霸和人民逃費的媒體和名嘴,他們的媚俗反智正在將這個社會拖向沉淪。我關心自己和家人健康,所以支持健保,以繳保費為榮,我不拆單!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西進大陸

幾年前還在大陸工作時,有一次和一位客戶閒聊,她說:你不賴啊!台灣經濟起飛和大陸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全給你趕上了。說得好!我兩年前離開大陸不是因為沒有工作機會,而是跟個人生涯規劃有關,和我一樣被外派到大陸的上班族有些在原企業打拼,有些跳槽其他公司,有些從事顧問工作,大都還留在大陸,回台灣的不多,對於這批四五年級生來說,我們的經驗和能力,起碼在可預見未來,在大陸比在台灣值錢。

我們這幫人很幸運,年輕時教育資源雖然比不上現在豐富,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也只趕上收尾,但起碼學校畢業找份工作問題不大,我1984年退伍後第一份工作月薪一萬五,那時台北平均房價一坪不到十萬,將近三十年後的今天,物價房價早已不知翻了多少倍,大學畢業起薪不過兩三萬,還可能找不到工作。而正當我準備安心待在企業累積資歷,期待久久一次升遷加薪時,又碰上對岸鄰居莫名其妙捧著鈔票來敲門。

當年企業外派員工圖的是立即可見的績效,我們也心知肚明賣的是現成的經驗和know how,有本事的人邊付出邊學習,職務水漲船高,否則就只能在一段時間後回家吃自己。外商公司派駐台灣的老外不也一樣?領高額津貼,住天母陽明山豪宅,時間一到,職務陸續被翅膀長硬的本地員工取代,如果再碰上本國經濟不景氣,甚至落到失業下場。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嬌滴滴女大學生,她說不願意去對岸是因為不喜歡利用過後被拋棄的感覺,我心想:你現在應該煩惱的是有沒有人願意利用你,而不是會不會被人拋棄!

早期台幹黃金時間不長,經過挑選的大陸員工資質好,學習力強,稍加磨練很快獨當一面,但這不表示現在台灣上班族機會減少,只表示台灣老本吃完了,一招半式再也走不了江湖,必須靠真槍實彈和別人競爭。好消息是:中國大陸即將成為全世界最主要消費市場,全球無數人正在為此摩拳擦掌,他們知道這塊餅夠大,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報,而在這場令人期待的“中國夢”競逐中,同文同種的台灣處於比別人更有利的位置。這情勢讓我想起以前一個名為“大精彩”的電視節目,它的口號是:大精彩,彩金大,有本事你來拿!

最近聯合報調查有近四成台灣人對西進大陸有興趣,而且著眼點不再只是眼前高薪福利,而是長遠職涯規劃,這是好事,大陸是大池子,自認有成為大魚的潛力,就應該趁早習慣環境。但未來的台幹們也必須認清現實,如今的中國大陸早已不止是台灣企業和市場的延伸,而是地球村中最活躍的經濟體,在這裡工作,不管雇主是誰,競爭對象都將是來自全世界的人才,別指望政府提供就業“公平正義”,別指望政策保障工資福利,也別期待頭家關愛眼光,充實自己,跟上國際腳步,才是在這個大精彩的地方拿大彩金的真本事。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有關王家X媽的那些事


我承認自己比較愚鈍,有件事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自從大企業家王永慶過世之來,他的家族不斷出現的爭端。我不懂的不是對遺產的爭奪,因為別說王家家大業大,這個社會稍有點身價的人,似乎經常有意無意不交待清楚身後財產如何分配,引起紛爭不足為奇。
 

不懂之一是媒體一口一句王家X媽和Y房之間又起了什麽爭執。請問什麽時候開始娶三妻四妾合法化了?怎麼不早點通知我?台灣以前女權不彰,有錢人常有好幾個老婆,但現在都什麽時代了,怎還能把這種充滿父權主義的話語講得這麼理所當然?試問,如果旁邊有個小朋友問起什麽是三媽二房,你要如何回答?

 
不懂之二是再怎麼爭吵都是家務事,和社會利益何干?公眾人物被狗仔打探隱私很無奈,但動不動主動開記者會,向天下昭告家人不是,像話嗎?當然有人愛侃侃而談自家的狗屁倒灶,碰巧也有人閒閒沒事愛路過圍觀,照說一拍兩合,但負有公眾責任的企業家難道不怕對社會做出不良示範?
 

翻開報紙,整版王家大媽悼文,追思兼罵人。砸大錢表達對長輩孝心也好,藉機攻擊別人也好,個人自由,悉聽尊便。但假設你我也來搞一下,把自家兄弟姐妹從小時候搶餅乾吃,到長大偷割雙眼皮這些全搬上媒體,這報紙還能看嗎?哦,對了,我忘了,你我沒那麼多錢,做不起這種無聊事!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澳洲台勞


這陣子新聞熱炒台灣高學歷年輕人到澳洲打工,淪為台勞,還有因此手被炸斷的悲慘消息。十六年前我也曾經在澳洲打過兩年工,但做的不是大家認為不堪的勞力工作,而是辦公室白領,甚至還算得上是個高級白領。在台灣外商工作多年後,我被調派到墨爾本,目的是學習先進市場技能帶回台灣,按照公司規定,職級薪水不但比同辦公室多數澳洲同事高,還可以享有專屬辦公室,停車位等福利。
 

對一個土生土長,沒有出國留學經驗的台灣人來說,兩年只夠在一個龐大又陌生的市場進入狀況,所以工作上建樹不多,但這段經歷卻成了我人生的轉戾點。澳洲社會多元平等,不同人種間或偶有相互看不順眼,但只要自己堂堂正正規規矩矩,就完全不用擔心他人眼光。我那時愛打高爾夫,不像台灣,澳洲球場不分男女老少,行業職級,只要有興趣所有人都可以隨意進出,我住所水管壞了,預約水電工要等一個多禮拜,以為他很忙,卻常在球場碰見他帶著小孩打球,問起工作,他說:對不起,這是我的親子休閒時間。
 

後來跟同事較熟,才知道大公司薪水也高不到哪去,考慮物價,人人都可以過上不差卻並不富裕的生活,扣完將近百分之五十所得稅,想要買名牌包之類的奢侈品,基本沒門。更讓我驚訝的是,在台灣被視為較低下的勞力工作,在這裏收入一點都不少於光鮮亮麗的白領,事實上,在那兩年中,我就有好幾位同事辭職,有人回老家種葡萄,有人成為技術工,還有人準備花一年時間爬喜馬拉雅山。這裡沒有人看不起藍領,也不會用金錢斤斤計較每件事情,我帶著這樣價值觀離開澳洲,也促成幾年後選擇離開企業追求個人職志的旅程。
 

今年初到紐西蘭旅行,在賣當地特產的店裡碰上一位來自台灣的女生,她利用政府遊學計劃來此生活打工一年,看著她有別於一般台灣年輕人的落落大方和勤快俐落,我打自內心為她感到高興,一個多麼令人興奮期待的人生即將在她眼前開展。

 
台灣媒體饒了我們下一代吧,別再製造莫名其妙的悲情了!年輕人不論因為體驗人生,或存下第一桶金,到澳洲打天下,只要心存抱負,有什麽好慘的?哪裡都有工作傷害,炸斷手令人遺憾,在澳洲炸斷也不需要跟民族情感扯上關係。事實是,除非有一天我們能真的把道德,勇氣,意志力這些美德看得比“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更重要,真的把職業不分貴賤當成理所當然的共同社會價值,否則台灣的教育改革依然不會成功,人才依然斷層,人們生活依然跳不出悲情。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我的私密後花園

 
如果有半天閒暇,口袋裡有一點小錢,你要如何度過?
 
幾天前我選擇來到照片中,擁有奧運標準泳池,花木扶疏和清風宜人的地方,這裡不是巴里也不是普吉,而是高雄圓山飯店俱樂部,自從去年因為想游泳,上網找到這裡以來,過去兩個夏天我已經在此消磨過幾十個午後時光,每一次,就像照片中所呈現的,都讓我既享受又驚訝於遊客的稀少。
 
我不清楚其他人休閒娛樂去哪裡,偶爾從新聞報導中可以推測出起碼有兩個熱門去處,一是舉辦促銷活動的賣場百貨公司,另一個是新開幕的吃到飽餐廳。買買吃吃確實不賴,但從電視畫面看到排隊等待多時的人們,滿臉焦慮搶購商品,或趕時間大吃大喝,我實在很難理解這其中的“休”和“閒”究竟在哪裡?更別提還可能和別人發生摩擦口角,或吃得太撐造成腸胃不舒服。 
 
五星級飯店很貴吧?那可不一定,套票平均一次新台幣一百二十大洋,比在百貨公司逛累了上美食街填飽肚子花費還低。不愛玩水怎麼辦?旁邊還有一個高爾夫練習場,一盒球打折後合台幣十七元,一百塊包你打到手軟。都不愛?躺在傘下看看書,做個白日夢神清氣爽。週末池邊有燒烤自助餐,買餐券就可以免費游泳,但我幾乎沒看過來吃飯的人下過水。我也沒買過餐券,飯店外澄清湖路上便宜好吃餐廳一堆,何必跟穿著整齊來到泳池,如狼似虎般的饕客們爭搶食物? 
 
暑假期間人數稍多,有些小朋友來上游泳課,通常每一個在池中的小孩就搭配一個在岸上的媽媽,媽媽們大都聚在陰涼處聊天,偶爾走到池邊向水中小孩指指點點。我常納悶既然人都來了,為什麽不一起下水?有能力送小孩上課,應該不會在乎多付張門票吧?如果怕曬太陽不想游,那麼既然每個小朋友都有教練在旁貼身照顧指導,又何必來?
 
老婆提醒我不要隨意把這個好康去處告訴別人,以免流傳過廣造成人滿為患,經過這兩個夏天的觀察,我跟她說:放心吧,只要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持續把裝扮外表的名牌服飾,和滿足口腹的美食小吃看得比運動,閱讀和閒情逸趣的重要性更高,那就算敲鑼打鼓對外招攬生意,這裡還將是我往後炎夏消暑的私密後花園。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工作的哀愁與美麗

離開職場這些年,對於理解工作本質的興趣有增無減,人為什麼要工作?該做什麽工作?工作之於快樂人生有什麽效用?大部分人在挑選職業的時候,並不是處在心智成熟階段,一旦進入社會又像過河卒子,即使偶爾左右移動,大多只是悶頭往前衝,很少回頭張望。不是不能,而是不知為何回頭,因為即使眼前充滿荊棘總還是條相對熟悉道路,忙碌生活也早已掩蓋內心要求改變的呼喚。讀完Alain de Botton有關工作的新書,對這個議題多了一層新看法,書中描述十種行業特性,包括商船航運,倉儲運輸,餅乾製造行銷,職業生涯顧問,火箭科學家,畫家,電壓工程師,會計師,創業發明家以及飛機製造拆卸。

可能是因為某些相近的經驗,有兩個書中提到的行業特別引起我的共鳴,其中之一是餅乾製造行銷,我沒賣過餅乾但賣過潤滑油,兩者都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大型食品公司和油品公司一樣都是很賺錢的行業。生產銷售“小東西”的大企業獲取巨大財富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比較起餅乾或潤滑油,現代人對和諧內在的需求大得多,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卻小得多,以致科技日益發達,財富快速累積,內心不得平靜的問題反倒日益惡化。

大企業之所以賺錢正因為規模龐大,分工細緻,工作於此,每個人都是螺絲釘,有人從事銷售,有人專職製造等,專家說:除了領薪水外,要長期保持動力必須從工作中獲得更高層次意義,也就是要“帶給他人快樂或減少他人痛苦”,對意義的追求或許不是一種強烈情緒,卻存在於所有人潛意識中。餅乾和潤滑油也能達到這個目的,問題是當過程被切分如此細緻時,身為其中一員是否還能感受到滿足他人所帶來的自我滿足?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鼓勵小孩將來從事老師,警察,醫生等職業,卻很少期望他做譬如“銷售總監”這種難以直接幫助他人的工作,也是為什麽身為大企業的螺絲釘,不管大小,容易因為缺乏長遠工作意義而愁苦沉悶的原因。

書中描述會計師的工作令人心生感慨,這是門很專業,極度要求紀律的行業,會計師們也因此獲得很高的財物回報。這麼形容會計師或許沒什麽特別,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所謂專業人士的生活:從早上踏出家門那一刻起就全身心投入滿負荷工作,如果前一天晚上還對生活有些較為“狂野”的想法,這時想像之窗自動關閉,紀律之門自動開啟,否則一天工作就不可能完成。同時關閉的還有創造之窗,會計師工作是在信息海洋中,挖掘並組織出企業主和投資者最需要的資訊,這些資訊雖然重要但並不是被自主創造出來的產物,會計師們終年為人作嫁,即使收穫頗豐,卻也註定難以留下值得留念回憶的事蹟。

典型會計師的一天和許多其他行業白領差別不大,整天穿梭於電腦螢幕和會議室之間,白天足不出戶,晚上經常仍需加班。偶爾準時離開辦公室,才驚覺平時從窗外視而不見的街道竟是如此多姿。回家路上,腦中忽然閃過一絲多年前曾經憧憬的理想,不自覺歎口氣,因為那些如今早已成為不現實的夢想。回到家中,內心因為未完成的工作依然亢奮煩躁,身體卻發出疲倦脆弱的訊號,想要靜下心來讀點真誠文字幾乎不可能,因為那需要現在已然極度缺乏的思索和反省能力。做什麽呢?和同事上卡拉OK混一晚是個不賴的選擇,要不就盯著不需動腦袋的電視直到入睡吧!明天又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天,還有後天,下個月,明年。。。。

舊飛機拆卸行業提醒我們一個重要道理:無論今天看來多麼先進的科技,多麼重要的人物,多麼緊張的行程,都將在很短的時間後被包含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遺忘。工作特性就是如此,一頭埋入時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我們對外在世界和不久後的未來視而不見,這種特性造成短視偏見,卻也提供溫飽和賦予我們眼前存在的意義。

閱讀完畢擲書三歎,工作帶給我們究竟美麗多於哀愁還是相反,恐怕一時間無法簡單回答。有人批評這本書過於悲觀負面,無論悲觀還是樂觀,有一件事可以確定:相較於總是悶著頭隨波逐流,經常審視工作和生活狀態並在必要時做出改變很有必要,前提是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麽和不要什麽,這不容易,發明著名需求層次理論的馬斯洛說過:”It isnt easy to know what we want. It is a rare and difficult psychological achievement!”.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金門前世今生

服兵役無緣金馬獎,開放觀光也沒有吸引我的注意,直到最近才因一段機緣首度造訪金門。

金門距離台灣三百公里,距大陸僅十公里,我以前曾經多次造訪廈門,到金門後一直在想這裏比較像台灣哪個地方,後來才恍然大悟,無論風土民情,口音氣候金門都跟鄰近的廈門比跟遙遠的台灣更加近似。閩南民風淳樸保守,在這接觸到的台灣人說金門人排外不令人驚訝,但文化傳承源自隔斷交流的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又受自身不完全認同的台灣掌控影響,可以想像,夾在中間,金門人過去幾十年中在身份認同和經濟發展上,必然處在相對弱勢又壓抑的地位。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和,金門和大陸互丟炸彈的歲月已然走入歷史,如今小三通帶來源源商機,過去充滿戰鬥意味的坑道,如今是歡樂一籮筐的觀光景點,過去供阿兵哥消遣娛樂的電影院和八三一,如今早被更先進時尚的娛樂設施所取代。市區新蓋的公寓一坪要價超過二十萬,行走在鄉間,到處可見剛蓋好或正在蓋的“農舍”,許多居住當地還未置產的台灣人後悔下手太晚,更多人抱怨當地人不肯賣地,害得他們有錢都買不到。

金門的明天是什麽模樣?走回和對岸緊張對峙的機會似乎不大,現有觀光規模有其資源限制;民風因素,開設賭場,大規模引進娛樂事業的可能性眼前也看不到,不上不下間,反而成就金門成為想要逃離都市壓力過重生活人們的好選擇,事實上,在這碰到多位原本只是工作占調於此的人都有留下來長期抗戰的打算。過去人人敬而遠之的戰地轉變成悠哉游哉的世外桃源,唏噓感嘆呼?額手稱慶呼?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運動獎牌 vs. 運動精神


奧運過半,台灣奪牌重點跆拳道上場,媒體密集報導對戰組合,以此判斷各選手出線機會,譬如某對手實力不強,應可輕鬆過關,某選手籤運較差,對手很厲害云云。運動賽事,勝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尊重比賽和對手的運動精神,被判失格的羽球選手殷鑑不遠。能參加奧運,必有一定實力,看輕對手或自己,就算贏了也有瑕疵,媒體看熱鬧不可取,連最懂門道的國家教練也發表類似言論令人感嘆。

大陸跨欄明星劉翔,連續第二次在奧運跑道槍響後因傷退賽,運動員受傷兵家常事,劇情雷同也不是全無可能,身為看眾我們寧可相信他已盡全力,精神可嘉。但之後他用一隻腳跳到終點親吻欄架那一幕更加啟人疑竇,同場比賽沒有跑完全程共三人,如果這個動作代表運動精神,那將置另外兩人於何地?如果是做給國人看的一場悲情戲,反倒坐實摔跤是這場戲上半場的陰謀論。

林書豪訪台,媒體緊迫盯人,私人活動也不放過,他不止一次軟性抱怨無法上最想上的夜市,換來一堂哄笑的回應。豪小子成名是因為在球場上的表現,而不是他的國籍;值得敬佩學習的是他放手一搏,小兵立大功的運動精神,而不是比較愛吃蚵仔煎還是炸雞排,我們是真心喜歡一個運動明星,還是將對國家民族和年輕有為的期望,過多投注在一個籃球員的身上?

運動強健體魄,運動精神鍛練心裡,三個事件反映出一個共同現象,不管拿多少獎牌,海峽兩岸華人世界在追求運動真諦的路上都還有一段相當長距離要走。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雜談奧運

北京奧運好像才剛結束,倫敦奧運又開幕了,不過是場跑跑跳跳的運動會卻不斷提醒著世人時光的無情流逝,如果奧運迷碰巧又是足球迷感受更明顯,同樣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和奧運交錯舉行,像鐘擺一樣準確無誤的將一場場精彩賽事呈現世人眼前。回憶過往,鐵桿運動迷如數家珍般的從路易士的992數到博爾特的958,從喬丹的夢幻一隊數到詹姆士的夢幻十隊,從一個活蹦亂跳的少年仔數到髮蒼視茫的歐吉桑。

運動迷看門道,其他人看開幕表演的熱鬧,倫敦開幕式受到全世界好評,大夥看完後突然發現,原以為威力不再的日不落國影響力其實從未遠離身邊,只是從船堅砲利轉變成思想科技,相較之下北京開幕式充滿暴發戶的味道。相隔四年的兩場表演幕後推手同為國際知名電影導演,但有人拍“黃金甲”,有人拍“猜火車”,有人用鈔票堆積出磅礴氣勢,有人用人文底蘊觸動觀眾心靈。

如此比較兩位導演的功力不盡公平,畢竟一頓色香味俱全大餐的關鍵必然是充足新鮮的食材,人類近代史上大英帝國信手拈來:莎士比亞,勃朗特姐妹,希區考克,阿加莎克里斯蒂,滾石,披頭四等等,個個都是頂級食材。號稱有五千年歷史的華人世界,四大發明早已被煎炒煮炸到爛,好不容易出現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卻被放逐海外。缺乏尊重和鼓勵藝術創意的社會,如何生產高品質的文化原材料?

台灣社會對“出國比賽得冠軍”大聲喝彩,與有榮焉的同時,卻未曾動搖只有不讀書的小孩才搞體育的傳統觀念。我們真正關注的是每年入學考試的榜首狀元,而不是在健身房練舉重的體育班學生;我們對一個愛哭愛笑漂亮女生的興趣,遠超過一個殺氣騰騰的跆拳道選手;我們沒把愛運動的總統當成學習對象,還譏笑他愛穿小短褲不務正業。。。。運動和藝術一樣,除非社會中有夠多人真的把它當回事,否則我們永遠將是這項國際盛會的遙遠看客,而這事跟街上國旗有沒有被人撤掉一點關係都沒有。

很快下屆奧運就會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開幕,到時我們又老了四歲,又多了許多精彩賽事的回憶,到時我們還將會有一位新總統,他/她如果跟前任一樣愛運動最好,如果不是也沒關係,但期待他能夠帶領社會朝真正五育平衡更邁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好!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逃離台北


過去兩個月生活在泰國和南台灣,早已習慣夏日驕陽的炎熱,沒想到來到台北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熱,溫度高還在其次,能遮蔭的綠樹少,而且空氣裡充滿冷氣和車輛排放廢氣,在大樓林立的市區裡漂浮迴盪,嗆得人喘不過氣來。據說有個專有名詞叫熱島效應,這可有意思,“熱”帶的普吉“島”沒有熱島效應,亞熱帶的台北市又何時成了個島了?


一覺醒來去超商買份報紙準備吃早餐,街上早餐店很多,但每一家都有人排隊,從顧客到老闆全是一臉匆忙。點完餐找個空位坐下開始讀報,不一會有人伸手拿我放在桌上的報紙,把它要回來還換來一臉狐疑,過一會另一個又來拿,這次我沒說話任他拿走,心想以後要記住,報紙帶到早餐店就不屬於自己,而且這裡也不是悠閒讀報的地方。
 

吃完剛過八點,街上交通進入高峰,路過捷運站更是人潮洶湧,我高雄住家在苓雅區,也有捷運站,裡面幾乎任何時間都可以翻筋斗而不用擔心撞到人,如果怕街道太熱太吵還可以躲到捷運站清涼安靜一下,事實上,站內真的有個公設的K書中心,免費提供學生安靜閱讀。苓雅區是商業區,辦公大樓不少,但我經常很納悶早上八點從窗戶往外看寬敞的街道無車無人,這時我就會轉頭問老婆:今天有防空演習嗎?
 

待在冷氣間是消暑的好方法,台北街頭到處都是有空調的公共場所,帶上筆電和一本書早早來到以前經常光顧的Mr. Brown,沒搞錯吧?才開門不到半個鐘頭,裡面已經快坐滿了,聊天,上網,開會,化妝,看報(原來在這裡),發呆。。。看來大夥英雄所見一致,就看誰先下手為強。離開熱鬧的咖啡廳又碰上下班巔峰,人行道上東躲西閃還是避免不了偶爾碰到其他行人,大夥反正習以為常,皺皺眉繼續左衝右突。
 

台北果然是首善之區,就業機會,教育資源,藝文活動,醫療服務全都大幅領先其他縣市,讓人不住這都不行,要住就得融入環境,平時工作忙忙碌碌沒得選擇,週末假期上餐廳,賣場,甚至郊區,依舊是人擠人,大夥在人堆裡相互模仿攀比,自有慰藉平日辛苦的功效。奮發向上尋求更好明天的年輕人如此,有錢有閒的銀髮族也因為慣性將大把時間花在人群之中,被暱稱為天龍國的子民們一旦來到較不喧鬧擁擠的地方,就容易產生脫離生活軌道的不安感。
 

雖然藍天星空少了,午後涼風沒了,活動空間小了,親愛的台北永遠是我的故鄉,每隔一段時間一定會來拜會親戚朋友和辦理各種事情,但我可不願意在不知不覺間被這裡同質性奇高的生活形態給同化,只要有選擇,不斷回歸的同時,也將不斷的逃離台北。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普吉島雜想之三

在普吉島看人是一項超級有趣的活動,小小一塊巴東海灘區聚集了幾乎涵蓋這個世界上所有膚色和民族的人們,街上各種國際風味餐廳林立,是個名符其實的地球村。

以前來這觀光的人以歐美客為主,這次來發現亞洲客比例大幅增加,這幾年世界經濟由西向東轉移的趨勢不言可喻。其中增加最多的是來自中國大陸和中東南亞地區的人,證據很明顯,走在街上經常可以聽到各種不同口音的國語,許多商家也會用“你好”和路過人們打招呼。辨識中東人士就更簡單了,其他地方的女性不會沒事幹,在這麼熱的氣候中,把自己包裹的密密實實。

不同種族的人們在行為舉止和喜好活動上有很大區別,一般來說,白種人喜歡泡海灘和泳池,亞洲人偏愛按摩和購物,形成的結果是:白人是黑的,黃人是白的(中東人可黑可白),猜想這跟歐美陽光較少,和亞洲“一白遮三醜”的審美觀有關。個人喜好,無可厚非,只是有點可惜,因為普吉島之所以吸引人首先是因為它的陽光和大海,其他東西都是後來人為加上去的,如果來到沙灘只是穿著美美擺個姿勢拍照留念,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出來走走才發現平時生活的封閉狹隘,多看看非我族類的奇形怪狀,能刺激對過去認為理所當然事物的反思。別人好的行為思想值得學習,不好的也值得借鏡警惕,這就是旅行的好處,世界很大,好水很多,不必只取一瓢飲!

幾位朋友聽說我來泰國表示羨慕,有一位恭維我“有閒有錢”!閒是事實,有錢還真不敢當,來不到幾天就知道這裡的生活費用,一如預期比在台灣低。除了機票外,生活於此的總體花費其實不比待在台灣高多少,而且時間越長差距就越小。當然比起一般觀光客,我少了高級旅館餐廳的享受,少了獵奇看秀的行程,少了逛街購物的樂趣,卻也因此有更多時間精力體驗熱帶島嶼的淳樸自然,和專心從事創作,有什麽比同時擁有一個舒服的身體和充實的腦袋更棒的事情?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普吉島雜想之二 – 巴東之夜

要形容巴東海灘的夜晚,第一個闖入我腦袋的畫面是一部多年前由喬治克隆尼主演,好像是叫作“惡夜追殺令”(From Dusk Till Dawn)的電影,電影情節不是重點,重點是場景設在一間突兀出現在一片荒野中的超大型酒吧,白天看起來像個廢棄工廠,入夜後卻變得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狂野的男人和更狂野的女人在酒精和音樂助威下,相互挑釁勾引,縱情聲色,但當第一道曙光在不知不覺間出現時,所有猛男美女都露出他們吸血鬼的猙獰原型。。。。昆丁泰倫鐵諾執導的電影,把酒池肉林和狂歡過後的頹廢衰敗描寫的赤裸露骨。

泰國的情色行業舉世知名,到過曼谷的人大概都不會錯過巴蓬(Patpong)夜市,對初次造訪者來說,就算只是快速通過不停留,也絕對止不住臉紅心跳,至於對眼睛產生的效果是吃冰淇淋還是生瘡長繭,那就見仁見智,因人而異了。一個巴蓬就夠振奮人心,如果把好幾個巴蓬連在一起,就形成巴東入夜後的驚人場景。白天泡在沙灘和泳池邊的人紛紛湧上街頭覓食和尋歡,原本懶洋洋臟兮兮的街道入夜後突然活了過來,商店,餐廳和按摩院用力拉客自然不在話下,白天完全關閉,卻越夜越美麗的酒吧才是真正的主角。

規模小的酒吧基本只是一張簡單的圓形吧台,供數人圍坐,大的站在門口一眼看不到盡頭,幾十根鋼管林立,每根鋼管四周形成一個獨立的吧台單位。有些酒吧有大型電視屏幕播放運動賽事,另有些有人陪你聊天;有些供人唱卡拉OK,另有些有現場樂團唱給你聽;有些播放舞曲音樂供人跳舞,另有些有舞者在台上跳給你看。大概能想到的各種酒吧形態這裡全有了,其間還穿插手中拿張標題為Ping Pong Show牌子,拉客看“特技表演”的人,促銷泰國拳門票的人,更別說一群裝扮冶艷華麗的人妖突然出現眼前,讓人一時間不知置身何處,今夕何夕。

這就是巴東每天晚上上演的戲碼,久久接觸一次覺得挺新奇好玩,待的時間稍長,看著它白天夜晚的變化,看著工作其中的人們人前人後的面容,開始產生不同想法。倒也不是罪惡感,食色性也,巴東之夜不過滿足某些人性需求而已,我只是覺得有點失落,這樣的狂歡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麽?既然一般人來這的目的是為逃離工作,放鬆充電,那麼如果平時工作不那麼煩人,是否還要來這裡?新奇刺激真能讓人放鬆充電?還是只是占時轉移注意,甚至惡性循環?除了感官享受外,還有什麼事物能讓我們獲得效果更持久的滿足和喜樂?

如此發達的色情行業存在於全國上下篤信佛教的泰國令人感覺不可思議,但另一個不尋常的現像是,走遍世界色情都和例如毒品,販賣人口,暴力脅迫等犯罪脫不了關係,但在泰國相對輕微,行走在巴東街頭比在其他國家類似海濱度假區安全許多。一般泰國人似乎看待色情不過是另一項行業,算不上受人尊敬,但合理存在,不用潛入地下,因此少了犯罪的誘因。我不知道是什麽因素造成這種現象,或許這正是宗教和情色在潛移默化間相互牽扯制衡的結果,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包容面對似乎也比道貌岸然式的眼不見為淨更符合道德標準。

我猜想同樣是宗教的力量使得泰國人普遍擁有樂天知命的性格,當我試著把自己置身於巴東街頭討生活人們的地位,每天面對各種奇形怪狀,甚至惡形惡狀的觀光客時,就不得不衷心佩服他們的心平氣和。而每當我遇見一個典型泰國式的淳樸真誠,還帶點害羞的微笑時,就在想我們這些來這花錢消費的大爺是否也相對付出了應有的感謝和善意?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普吉島雜想

到普吉一個禮拜了,已經有安居樂業的感覺,這不是我倆第一次來,十八年前蜜月旅行就在這裡,後來也曾經趁休假兩度重遊舊地,但這回是六年前退休以後的第一次造訪。


以往來此的目的是暫時遠離繁雜工作,喘口氣為接下來挑戰充電,現在既然不需要上班,來這除了陽光大海,也是為創作尋求靈感;換句話說,以前是為了逃離工作,現在反而是為了能專心工作。以前總是來去匆匆,行程安排滿滿,從抵達那刻就開始倒數計時,期望發揮假期最大效果;這次安排二到四個禮拜的開放行程,找了一間帶有簡易廚房設備的小公寓房間,租了一台摩托車,少了觀光,多了“換個地方過日子”的心態。

一周來生活內容和在台灣差別不大,只是運動地點改成在海灘或游泳池邊,工作地點從冷氣書房改成海風吹拂的陽台,許多人以為普吉很熱,其實對於冷氣吹久感覺不舒服的人,這裡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巴東海灘區餐廳密布,但大都為觀光客而設,價格不低,我倆每隔一兩天騎車到距離鬧區稍遠的傳統市場買菜,便宜許多,尤其是海鮮,三四百塊就能買到包含蝦蟹在內四五種,回去用烤箱一烤,一頓比在餐廳用十倍價錢還更精彩的seafood platter就伴著清風明月上桌了。

心態不同,見聞就大不相同。巴東像個全天營業的夜市,只是比台灣規模最大的夜市再大上個幾十倍而已,以前我喜歡穿梭在大街小巷,尋找新鮮便宜的貨品,這次除了買了兩件生活必需的背心外,基本對商店陳列視而不見。倒是以前未曾刻意留心的晚霞這次特別吸引我的目光,言語難以形容的光影不但時時在變,更神奇的是還日日不同。每天傍晚,當看到身處美景的遊客就像以前的我一樣,全神貫注在和店家討價還價時,我就有一種錯亂的感覺,不知是我老了還是社會真的病了,為什麽放著真正的好東西不顧,卻跟價值不高的貨物幹上了呢?

離開台灣不久就聽說將有兩個颱風同時侵襲台灣,預計風雨很大,於是在這裡每天經由網絡關心發展,說也奇怪,在家裡每天看電視新聞,偶爾也會因為聽多了雞毛蒜皮覺得無聊,在這裡待了幾天,打開電腦,看見打扮甜美的主播和語調尖銳的記者,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報導民眾抱怨雨有多大,抱怨菜有多貴,抱怨放假宣布有多慢,抱怨這抱怨那,心中沒來由的升起一種厭煩的感覺。世界很大,同一個颱風已經在別的地方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除了抱怨之外,是不是也能做點自助助人的事情呢?
 
普吉的熱帶水果很多,但滋味大都比不上台灣的甜美,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多吃漸漸發現那種酸中帶香的滋味正是它們原本的味道,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透過什麽樣的方法,這些水果在台灣變甜了。似乎很多事物都是這樣,人們為食物,審美,甚至快樂,訂下種種人為標準,經由財富和科技一步步完善,在我們為求舒適而處處充滿毒害(但同時又不允許瘦肉精)的生活環境中,通常只是爽了一下之後,卻把既簡單原始又可長可久的幸福給遺忘了。。。。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流氓和小老百姓

以前住在北京的時候常跟本地人打嘴仗,他們說台灣的民主是笑話,議會成天打架鬧事,我說這是從威權轉型民主的必要之惡;他們說選舉太亂,建設太慢,我說這是退一步進兩步,雖然民主根基不深,但朝理性成熟逐漸邁進。不敢講每次辯論都大獲全勝,但從對方將信將疑,甚至偶爾流露出的羨慕,我知道多少改變了一些他們對台灣民主化的負面看法。

生活在極權社會更能體會人民當家做主的美好,也是我決定回台定居的原因之一。兩年來行走在承載年輕歲月的熟悉街道上,日常生活浸淫在百分百的民主氛圍中,卻第一次開始對過去堅持捍衛的理念產生動搖。原因不是因為哪個政黨選舉勝利或失敗,或哪個重要議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而是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民意代表用刻薄辱罵言語對待公務員的問政方式。

有人用長官教訓屬下或父母管教小孩來形容,我覺得並不合適,愛的教育早取代打罰教育,現在的屬下和小孩哪是可以用兇的?認知所及,大概只有一種情形可以比擬:市井流氓欺壓小老百姓!這代表社會允許立場不同的人們不再需要相互尊重,演伸的意涵是少數可以不用服從多數,多數更不需要尊重少數。這已經不是退幾步的問題,而是民主制度基礎的分崩瓦解。

當在電視上看到議員指責剛上任的官員是“有史以來最厚臉皮部長”時,這一次,心中累積的厭惡轉變成心寒,我把電視關了,因為實在承受不了眼見流氓逞兇卻只能袖手旁觀的無力感,以及社會大眾可能因此示範而增加暴戾之氣的焦慮,只好無奈又慚愧的選擇走開。泰戈爾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台灣民主經歷開放黨禁報禁,以致今天言論百家齊放,反而在最該體現民主精神的國會殿堂上,時時上演違反民主ABC的戲碼。

無力感還延伸到我無法為此抱怨任何人,因為不管是態度窮凶極惡的議員或被指稱無德無能的官員,都是老百姓推舉出來的代表,如果有任何不良後果只能共同承擔。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悲觀或自以為是,可以確定的是,下一次再和大陸朋友爭辯台灣民主時,我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自信篤定。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成名15分鐘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出版至今超過兩個月,刷了四次,出版社告訴我,對一個沒有知名度的作者來說,這是很好的成績,而他們也樂得順水推舟,卯起來打書。大出版社畢竟資源豐富,加上我這個素人配合度高,兩個月內高雄台北來回跑了五六趟,接受了十幾個廣播電台,六七家財經(一家女性時尚)雜誌的采訪報導,辦了兩場演講簽書會,上了兩個電視節目,還拍了一隻宣傳短片,

藝術大師安迪沃荷說:“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我覺得這話有兩層含義,一是現今社會媒體爆炸,網絡糾結,一般人要成名比過去容易得多。身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亞洲球員,帶領NBA球隊一夜之間由黑翻紅固然可以成名,但明顯難度太高。身為一個小演員喝完酒把計程車司機毒打一頓,照樣能大大提升知名度,效果比長期費力演出容易得多。當然啦,沒事幹寫本標題聳動的書也是一種不快不慢,不難不易的成名之道。

另一層含義是名氣來得快,去得也快。道理很簡單,資訊太多,人們注意力難以維持長久。一個衝突事件能造成意見不同的雙方嚴重對立,不解決誓不甘休,也能在一段時間後不了了之,就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讓我想起以前在北京街頭常看到計程車因擦撞起糾紛,兩司機互相問候家中女眷,噴對方一臉口水的同時還不停在空中比劃拳腳,結局卻無一例外:撂下一句狠話後,走人!寫書的人還在抱怨通告接不完的時候,突然發現狀似熱絡的媒體已然一哄而散;還在煩惱沒時間回應讀者掏心掏肺的來函時,突然發現信箱已然恢復以往的空空如也。

人為什麼愛出名?商業利益應該是最顯而易見的原因,名氣轉換成銷售量,出場費順理成章,消費者也樂於為被媒體吹捧出來的流行話題(Talk of the town)掏腰包買單。還有呢?被粉絲要求簽名合照或許能令人自我感覺良好,但名氣大到被狗仔跟蹤,侵犯隱私也可以令人氣到做出比北京計程車司機更激烈得多的舉動。我老哥說了一句話,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不能完全體會,但似乎相當值得玩味,他說:老斌,還是別出名比較好,否則有些地方就不方便去了!

這兩個月對我來說是一場全新體驗,還在上班時曾少數幾次因為公司業務接觸過媒體,退下來這六年雖然算不上與世隔絕,但基本過得是獨行俠式的日子,寫書本身是件很孤獨的事情,出書後和媒體密集接觸,談論個人經歷,是個很大的反差。刺激興奮當然有,虛榮驕傲顯然也不少,除此之外,當掌聲不再響起,鎂光燈不再閃亮時,不可否認有一股失落感在心中油然升起.

我的15分鐘過去了,比較起失落,更多得多的感受其實是慶幸,慶幸自己曾經擁有過這15分鐘。重點是,擁有也好,沒有也罷,當藉由這次體驗再度審視自己時,我明暸這一切都和寫作的初衷毫無關係,只要創造的樂趣還在,只要分享的意義還在,那管它是否成名,管它是否暢銷,甚至管它是否出書,我都會繼續寫下去。誰知道?長此以往,或許終有一天我會弄明白“有些地方不方便去“的真正含義。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跑動人生

兩個月前不自量力報名參加騎單車環島活動,糊里糊塗居然完成了,幸苦歸辛苦,卻讓我倆深刻體會人的潛力無窮,不試不知道,一試真能把自己嚇一跳。原以為這種傻事做完就算了,當成日後一段美好回憶可以,再做類似嘗試萬萬不可,沒想到經過一兩個星期休養生息,就像不知不覺間在環島過程中染上傳染病一樣,全身又開始發癢,想要幹點什麽和自己身體過不去的事情。

Facebook上見到一起環島的隊友們,剛結束環島就再接再厲上山下海,除了騎車外,還有人挑戰長跑甚至鐵人三項,佩服之外同時心生效法。我倆平時都有跑步,但從未考慮過參加路跑活動,嚐到環島與眾人同甘苦共患難的甜頭,決定如法炮製。上網一查,果然發現台灣一年中有多項由不同單位和縣市主辦的長跑比賽,最近的一個在四月,但只邀請女性參加,那也行,就讓老婆參加,我權充教練和陪跑,期望一起達到健身和“止癢”效果。

活動分成六公里和十公里兩個組別,我倆自然挑選入門檻級的六公里,我揣摩曾經看過的相關書籍,大致訂定了一個為期四周的訓練計劃,設想一開始時慢點沒關係,接著期望透過練習逐漸加快速度,目的是到比賽前把狀況調整到巔峰,爭取佳績。計劃一旦完成,立刻感到信心十足,心想這回可不會再重蹈環島的覆轍,因為準備不足而遭受身心的雙重煎熬。

第一次練習完卻發覺情況有點不對,又練了一次之後,我把計劃徹底推翻,重新來過,新的目標是:不管速度,只求跑完全程!原來我低估了六公里的長度,我倆平時雖然有跑,但很少連續跑超過半個鐘頭,如果按照平常速度,大概到四公里左右就有點撐不住了,只好改變策略,刻意放慢腳步,在絕不停下來走路的前提下,盡力維持耐力和體力。新策略或許少了點英雄氣概,但顯然比較有效,我倆一起練習進入最後一周時,只要不受旁人影響打亂節奏,跑完全程已經不成問題,至於名次嘛,就不要太在意啦!

比賽日到了,集結地點是凱達格蘭大道,報到時間是清晨五點半,意思就是前晚幾乎沒睡覺。我倆抵達現場時,立刻感受到場面的震撼,陸續抵達的人群把整條大道站得密密麻麻,從身上號碼牌判斷,參賽者將近有一萬人,再加上像我這種“黃魚”們,熱鬧非凡。人多還在其次,最令我感到手足無措的是從來沒有被這麼多女人包圍過,而且不是普通女人,大多是身強體健,穿著清涼的年輕美眉!害得我一時之間不知該高興微笑還是刻意維持一個“長者”的嚴肅風範。

長官致詞,來賓致詞,熱身活動等等結束後,六點四十分,陽光完全現身,終於開跑了,老婆消失在人群當中,我按照原定計劃,背著放置我倆雜物的背包在管制線外平行道路上陪著跑,我事先研究過地圖,打算一路跟著大隊人馬跑到位於大佳河濱公園的終點,沒料想到主辦單位在新生高架橋前做了管制,所有男性陪跑者全被趕了出去,不准上橋。我沒放棄,參賽者在橋上跑,我在橋下跑,雖然需要躲避車輛行人,有時還被紅綠燈攔下,但還好週日早晨路上人車不多,跟的還算順利。

隨著跑過一條條熟悉街道,陽光越來越烈,平常練跑時穿著輕便,這時身上背包顯得越發沉重,高低不平的路面也造成一定困擾,但不知是平時練習效果的確管用,還是因為競賽氛圍激發腎上腺素起作用,總之,我在比自己預期短的時間之內抵達終點。開跑時參賽者臉上多少帶著點緊張,到了這裡一張張紅潤的臉龐上盡是輕鬆笑容,早已等在這裡的親友團們忙著找人,拍照留念。我發現要在人群中找老婆太困難,而且被女人包圍的不自在感隨著參賽者陸續抵達又開始漸漸生起,於是決定離開。

在家中和老婆聚首,知道她也是一路順利跑到終點,為她感到高興。每個參賽者在鞋帶上都綁著一塊晶片方便主辦單位計算時間,第二天上網一查,老婆的正式成績比在練習時進步許多,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所有完成六公里的五千多人中,她排名第七百零三,考量絕大部分參賽者都比她年輕不少,這是個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成績!

運動真是個好東西,人盡皆知運動能讓身體健康,除此之外,還能放鬆心情,降低壓力,幫助心理健康,而透過這兩次(環島,路跑)活動,我又發現運動另一個好處:培養冒險犯難,不畏艱難的勇氣。也就是說,越愛動的人越敢嘗試新奇,越嘗試就越愛動,形成一個循環,即使碰上失敗挫折也無所謂,因為那本是嘗試的一部分,習慣就好。相反地,越不愛動的人越不願(敢)接觸不熟悉事物,越不接觸就越不愛動。從環島隊友身上我發現一個道理,愛跑愛玩,笑口常開的總是某一群人,而身體虛弱卻困坐愁城,不求改變的也總是另一群人。

回來後我特別找了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這本書來看,年已過六十的他過去三十年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賽,行有餘力還挑戰鐵人三項和超馬(一百公里!),平時幾乎天天跑十公里以準備各種賽事,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他是個專業運動員,事實卻是個多產的名作家,運動帶給他身心靈各個方位的好處,要不是這個習慣,我相信他大概無法創作出這麼多受人歡迎的作品。 

受到這次路跑經驗的鼓舞,我倆決定一起報名參加下半年在屏東的路跑賽,這次將要挑戰九公里,Wish me luck!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去做就對了!

(發表於2010年9月) 

親友們知道我出書,除了普遍表示驚訝外,另一個出現好幾次的反應是:咦,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寫點什麽感想游記類的東西,然後也出本書來玩玩。。。。我不確定這話背後的含義是不是:連你這種人都能出書啊!,但我當時心中想的是:哪那麽簡單,你說出書就出書啊,那那些靠寫字吃飯的職業作家不早喝西北風去了!

可是在寫最近幾篇文章的時候,一個不同的念頭蹦了出來:對,其實就是那麽簡單!別說寫文章出書,就是治國平天下這種大事不也是從一個小小念頭開始的嗎?我離開學校後就沒寫過文章,兩年前開始寫是因爲內心有把火,不寫不快。出書雖然不是目標,可是當帶著紙香的書本呈現在眼前時,心中的成就感却不是過去工作上偶有建樹能够比擬。這樣的過程,何難之有?。。。。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設定清楚人生目標,然後一步一脚印地向前邁進,只要不怕辛苦,克服重重競爭,最終必定能够完成使命。于是,所有人就理所當然的把目標定爲功成名就,榮華富貴。達成目標的手段也就不外乎努力念書,想盡辦法進好學校,做好工作,刻苦打拼之餘,再祈求一些好運加持。。。。我們如此被教育,也如此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世世代代的日子就這麽過著,似乎也沒出什麽大問題。

但有個小問題。。。。上帝造人把每個人都造成不同形體心性,那爲什麽所有人的人生目標就該都一致?而且達成目標的手段過程又都該那麽狹窄僵化?短短人生數十寒暑,爲什麽就都只該吃苦耐勞,不能享受創造的樂趣?更不合邏輯的是,這樣的目標是有相對性的,所謂出人頭地就代表到頭來成功的只可能是少數,而大多數的人注定完成不了目標,只能在焦躁和期待中做著各種無用功。

如果能够把社會期望和所謂的人生目標先放在一邊,又如何?挑個夜深人靜的時刻,仔細聽聽隱藏在內心多時的聲音:我想做什麽?我喜歡做什麽?做什麽帶給我持久不斷的樂趣和意義?還有,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麽?是有一天能讓我出人頭地,成爲他人羡慕模仿的對象?還是能够讓我更接近成爲。。。。自己,真正的我,老天塑造的我!

是的,出書不難,只要心中有火,天下本來就沒有難事,所有的努力都是樂趣。可是如果一開始就把出書作爲目標,然後以此來驅動寫作的話,出書也可以變得很難,天下事都可以變得很難,所有的努力都是苦難。而且光是心中有火還不够,還需要有把火點燃的勇氣。在人生的奮鬥過程,我們可以和千千萬萬人一樣,在別人設定的競爭場地中互相拼個你死我活,最終大多數人以失敗收場,也可以雖千萬人我獨往矣,挑選自己真正在乎的戰場,讓昨天的我成爲今天的我唯一競爭對手。這條道路或許孤獨,但要失敗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不去嘗試!

念書的時候喜歡抱把吉他彈彈唱唱,畢業後的生活壓力讓我很快把這興趣拋諸腦後。回到臺灣把塵封多時的吉他挖出來,找個老師每周上次課,兩個月來幾乎天天都會花點時間練習。平常只是聽音樂已經令人心曠神怡,自己動手製造音樂帶來的樂趣和陶冶,大概除非親身體驗,否則很難具體形容。至于目標呢?那天在愛河邊風景區看到有人在自彈自唱,駐足聆聽了一會之後,起了個念頭。我希望在一年後能够通過資格檢驗,成爲一個合格的街頭藝人。要是到時真能達成目標,真有路人願意聽我表演,甚至投錢在打賞箱裏(或許我給他錢比較有可能),那當然能讓我樂的飛上天。可要是沒有也無所謂,因爲我心中那把火還在。

其實,比較起堅持走自己的路,走衆人的道路必定輕鬆如意的多,因爲除了成功的掌聲外,即使失敗也有許多人相伴,不至于感覺孤獨古怪,但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隨時光流逝,離內心的平靜喜樂越來越遠。這麽多年來,我用各種理由阻止自己對興趣的追求,這些理由中有些的確是生活的現實考量,但捫心自問,更多的其實只是一種對主流價值的依賴和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藉口。。。。那你呢?你想畫畫嗎?想運動嗎?想幫助別人嗎?想認識不同文化嗎?想拯救世界嗎?如果心中有火,別再猶豫,去做就對了!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行走紐西蘭(下)

(發表於2012一月)

紐西蘭的自然旅游資源大多在南島,但人口卻集中在北島,入得寶山怎可以空手而回?臺灣總統大選第二天從南島的基督城飛往位於北島,紐西蘭唯一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奧克蘭。老實說,我的期望不高,畢竟比較起國際級的大都會城市,奧克蘭地處偏遠,知名度和能見度低了許多,沒想到是,短短兩三天內我的印象大幅改觀。

 這個城市的宜居性和美麗程度遠超出預期想象,奧克蘭的工商業相對發達,但又不至於造成交通,空氣和物價的過於惡化,商業之外,點綴上像大學,劇場,博物館之類設施,比淳樸自然的南島更多了一份成熟優雅。之前不知道奧克蘭是個海港城市,來了才發現這裏三面環海,地形高低起伏,破碎有趣,比起名氣如雷貫耳的澳洲雪梨海港,除了少了個歌劇院外,這裏的漂亮怡人程度一點不差,每天傍晚時分,穿著輕便的人們紛紛從市中心踱步到海港,或吃喝,或運動,或只是享受清風落日,好不愜意。

因為自己也居住⋯⋯在擁有優良海港的城市(高雄),見此美景自然心生比較,高雄港屬於工業的部分一般人難以親近,較適合休閑的是西子灣一帶,但不知是受限於地形還是規劃問題,總是難以讓人悠悠哉哉的漫步其間。駁二和旗津島四周被刻意開發成藝術和觀光區,但平日乏人問津,顯得有些唏噓落寞,到了周末假日人潮和商業形成的喧鬧歡騰又遠大於休閑逸趣。說到底,問題關鍵并不在環境和建設,如果人們早已被生活中各種人工添味的娛樂方式刺激以致麻痹,再漂亮清幽的環境恐怕都沒有辦法提供出自內心的平靜祥和。

夏天的紐西蘭一天可以當兩天用,因為從早上五點多天亮一直要到晚上九點半以後天色才漸漸變暗,這麼長的白天,如果人們有選擇會怎麼利用?趁能幹活時多幹點,盡量多賺錢累積財富?還是趁天賜良機,能少工作就少做,盡量往戶外跑接近大自然,我知道大多數KIWI的選擇是什麼。把這問題推得更大些,如果能在一邊是工作生財,一邊是休閑生活的天平上任意挑一個點站立其上,人們會挑哪一個點?一般人有沒有這樣的選擇權利?是什麼剝奪走了他的選擇權利?

在基督城遇見來自臺灣移民,談起當地生活,用的形容詞是:好山,好水。。。。好無聊!來此十多年,還經常想回熱鬧的臺灣,矛盾的是,偶爾回臺省親,待不了多久又想回平靜的紐西蘭。還有一個現象是,通常都是男生不甘寂寞,老婆和小孩們倒是大都在此樂不思蜀,小孩環境適應能力強所以不難理解,男女間的差異或許跟前面所說的生活追求脫不了關系,一般來說,女生只要找到讓生活和精神有所寄托的活動,大都能隨遇而安,男人要的是戰場,除了內在成長外,更重要的是外在掌聲,也就是需要“被人看得起”,失去了自己擅長熟悉的戰場,上焉者從頭開始另辟新局,否則就只能像在這裏碰上的某些移民一樣,手握酒杯,逢人便好漢"只"提當年勇了。

 還有一天碰上一對開店的紐西蘭夫婦,他們的女兒曾經在臺灣學中文,後來嫁給一位牙醫成了臺灣媳婦,兩老因此有緣造訪臺灣,談起他們的見聞,老板娘說很熱鬧但不適應,她說:我女婿早上起床到樓下買咖啡喝,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方便又便宜,我無法接受,有些事方便很好,便宜很棒,但有些事是不能用方便和便宜來衡量的,我的三個子女都是喝我煮的咖啡長大的,我喜歡自己煮咖啡喝。。。。

從南島到北島,一路見到和藝術文化相關的東西其實乏善可陳,即使奧克蘭最大博物館的收藏基本是歐洲文化的延續衍生,缺少獨創,而當地特有的毛利文化保存不善而且似乎也難登大雅,對照起極其發達的自然景觀和戶外活動,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這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國家。但畢竟只有一百多年歷史,早期依存英國,近代又和老大哥澳洲有種種割舍不斷的牽連,難以自立家門,但從魔戒的例子可以看出來,假以時日,相信紐西蘭能夠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有那麼一天當世人談論到這個住在世界村最邊緣角落的鄰居時,會脫口而出:好山,好水,好文化!

由於購買的是廉價航空機票,整個回程包括兩次轉機需要超過四十個鐘頭的時間,長途搭乘車船當然不舒服,但也是旅行經歷的一部分,我漸漸對此不以為意。因為在吉隆坡轉機時間較長於是進城轉了一圈,十多年不見,吉隆坡進步許多,行走在最熱鬧的商業區,看著街上穿戴名牌手提大包小包的人潮,我知道又回到了“現實世界”, 腦海中卻居然想起的是低頭吃草的牛羊。文化和價值觀這些玩意兒無所謂是非對錯,紐西蘭環境的純凈自然讓人們耳清目明,人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能讓心靈也能夠更加透徹清明?

行走紐西蘭(上)

(發表於2012一月)

兩個禮拜,感覺像經歷了兩個月,又感覺像兩天般快速消逝,這就是現在坐在機場候機室回想過去兩個禮拜紐西蘭之旅的奇妙感受。

這趟旅行計劃已久,就在即將成行前幾天還因為飛行目的地:基督城的一場地震差點產生變數,紐西蘭分為南島和北島,南島的基督城一年內發生兩次嚴重地震,但既然航班照常營運,我也就不以為意高高興興踏上旅程。抵達的那天晚上天色已晚,沒想到迎接我倆來到這個位於南半球國度的是另一場五級地震,雖然生活在臺灣自認早已司空見慣,劇烈的搖晃還是讓我二話不說往戶外衝去,卻發現除了滿天星星向我眨眼之外,四下一片寂靜。

一覺醒來往市中心移動,才發現地震給這城市帶來的影響,許多地面裂縫坍塌曝露在外,幸虧建筑以平房為主,損害似乎不算太大,唯一例外是樓房集中的市中心區,震後被嚴密封鎖起來,游客隔著鐵絲網往內看,可以見到一些殘破的老建筑,加上鐵絲網外有軍人駐守,一片肅殺。鐵絲網外的城區卻呈現出天壤之別的氛圍,那天剛好碰上周末,27個貨柜臨時搭建而成的商業街上人們手握冰淇淋,面帶笑容,漫游期間,還有許多街頭藝人表演,旁邊的公園更是游人如織,一派歡樂景象。後來聽說地震造成的民眾財產損失大都有政府補助,但即使如此,對比起許多經濟更發達城市,滿街愁眉深鎖,怨氣沖沖的人們,這裏的安詳歡樂想必在政府行為外,更有人們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南島有四個臺灣這麼大,旅游資源豐富,接下來一周我放棄過去慣用的背包行,參加了一個當地旅行團以加大打擊面,幾天內見識到了地勢嚴峻的西海岸,海拔不過幾百公尺的冰川,成千上萬的綿羊和牛群,綿延不絕的山脈,各式各樣的大小湖泊,神秘詭譎的峽灣地形,數不清的瀑布河川。。。。顯然紐西蘭電影導演彼得傑克森挑選他的故鄉作為拍攝“魔戒”三部曲的場景不止是愛國心作祟,更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專業表現。當然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畫面還經過後制作處理,但行走於南島的天地之間處處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些旅行團還安排所謂的魔戒之旅吸引客人,藝術作品對文化傳播甚至經濟實力的影響力量不言可喻。

紐西蘭風景的美和奇不在話下,但留給我影響最深刻的并不是哪一個特定景點,而是整體的自然環境,實在太純潔乾凈了!純凈到眼睛看到的東西顯得特別清澈,耳朵聽到的聲音特別響亮,吃到的食物特別原味,喝到的水特別甘美,甚至連聞到的空氣都帶有一種特別的芳香。在這裏,呼吸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卻也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因為美情美景可以透過相機留存,好氣味無法保存帶走,只好趁人還在此多吸幾大口。

 這裏的動物們囂張的可以,野鴨成群結隊在河裏嬉戲,走在岸邊的見人也不躲避,海鳥也一樣,大搖大擺從身邊走過,徹徹底底的目中無人,河裏的鱒魚游來游去,肉眼就可以看見,不是不能捕捉,但規定一大堆,太小不能釣,太多不能釣,連釣的方式都有規定,為了好玩釣釣可以,如果只是為吃它,還是老老實實到超市買比較實際點。 紐西蘭人一般穿著打扮只遵守兩個原則:蔽體和御寒,要在這裏買奢侈品基本沒門,南島第一大城基督城最大百貨公司陳列品平實無奇,路上行駛的車輛也大都是基本款式國民車,豪華車種基本看不見。

沒有不表示買不起,紐西蘭人的人均GDP比臺灣高不少,只是人們追求的東西不同而已,他們要的東西很簡單:大自然!雖然一般住家品質都很好,但可以想象人們待在室內的時光并不多,園藝,走路,慢跑,騎車,各種水上活動,天上活動(高空彈跳就是紐西蘭人發明的)。。。。只要是和大自然相關的事物大夥趨之若鶩。

Why not?電視臺少百貨公司又不好逛,乾脆走出戶外看雲去。口袋錢多就買條小船,房車或各種戶外運動裝備,錢少享受也一點不打折扣,大自然既是生活中最大資源也是最大追求,更妙的是,在它之前,人人平等! 或許正因為如此,一般紐西蘭人待人處事平等親切,旅游途中接觸到的和我以前在工作中認識的KIWI們(紐西蘭人喜歡自稱KIWI)基本一致,屬於沉默不張揚但和藹可親甚至有點害羞的的西方人典型,以前對他們的強壯堅韌和豐富戶外活動知識印象深刻,到此一遊才知道原因何在。

結束南島旅行那天恰好碰上臺灣總統大選日,錯過投票我可不愿意錯過開票,為此特別在基督城多留了一晚,備齊吃喝,在汽車旅館中透過網路看實況轉播,在紐西蘭本地釀制的葡萄美酒助興下度過一個別致的“臺灣之夜”。那天深夜,也就是在南島的最後一夜,基督城送給了我倆一個既令人意外又合乎情理的道別禮:又一場超過五級的地震!老婆在夢中驚醒叫喊,而這一次,在搖搖晃晃中,我震靜地對她說:睡吧,一會就過去了!心中同時對這個城市的居民更生添一份同情和尊敬。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金錢的價值

(發表於2010年5月)

前陣子在沒有多少心理準備之下把房子賣了,準備不足是因為雖然心中剛產生賣房的念頭,可還來不及與仲介接觸,某天接到一電話說有人對我的戶型有興趣,有鑒於平時接到這類仲介掃街式的電話不少,當時也就沒太在意只是隨口敷衍了幾句,沒想到對方是來真的而且急如星火,接下來幾天忙著按照仲介安排辦理相關事宜,一陣混亂之後,也就是在接到那個電話後的第五個下午,辦完過戶手續我回到理論上已不屬於我的家中,數天來首次靜下心來看著銀行帳戶,電腦螢幕上呈現出的餘額數位顯得是如此不真實,就像這一切都只是一場遊戲。。。。
 
這不是我第一次賣房子,卻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買賣不動產的財富效應,過去幾年北京房屋價格快速變化我當然不是不知道,只是沒有買賣打算的時候,所謂的增值其實就連紙上財富都算不上。如今看著賬上那陌生的數字,心中興起複雜情緒,我一向沒有偏財運,年輕時曾經嘗試的理財投資不管動產不動產幾乎全數以大敗收場,也因此成了親友同事間的逆向風向標,也就是說不管我買什麽,他們就賣什麽,准沒錯。當年臺北的房價對我這種沒有家庭奧援的小白領來講是個極其高遠的目標,這樣的條件經歷造就的心態倒也簡單,那就是想要累積財富改善物質環境,就乖乖的努力工作,皇天必將不負苦心人而鐵杵終會被磨成繡花針。

鐵杵最終並沒能被磨成繡花針,只是在企業撞了二十幾年鐘,儲蓄加上租金收入倒也足夠我支付退休生活之日常所需,尤其在養成記帳習慣之後對於金錢的來龍去脈有比以前更清晰的多的瞭解,而越加簡單的生活方式讓我對金錢的價值也產生和過去很不一樣的看法。我知道在認識的人中還是有一些認定我肯定是發了什麽橫財,否則哪會正處在生財高峰年齡就此退出搶錢行列,就算吃喝無虞,可是錢難道不是多多益善嗎?剛退下來時的確經歷了一段心中較沒譜的鬥爭階段,但隨著對生活的摸索,底氣反倒是越來越足,記得某次和朋友聊天談到這話題時,我脫口說了一句:”我不缺錢”,當時自認只是在陳述一個簡單事實,友人聽了卻是花容失色,心中大概在想:此人想必家財萬貫,否則口氣哪能如此倡狂!

我的假設理論是這樣的,絕大部分中國人所熟悉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在潛移默化間培養出了我們幾乎是根深蒂固的金錢觀,這其中包括用擁有多少財富來判斷一個人的成功程度,對金錢的追求不以足夠為目標而是越多越好,對貧窮的人賦予同情的同時對有錢人也存有某種程度的羡慕和嫉妒心理,總而言之,凡是和金錢相關的事物總能夠比其他事物更有力地牽動我們的七情六欲以及決定我們的行動方向。我不確定這樣的價值觀是否有嚴重的錯誤,但當我面對突然而來的財富時,原本平靜的心態很明顯的是被攪亂了。

攪亂心態的感受有好幾種,首先不可諱言的是興奮,一輩子未曾擁有過這麼多錢,其實比起真正有錢人這點錢或許根本不算什麽,而且我也完全沒想到要用它們來買任何東西,可單就看那數位就產生一種莫名的興奮。除此之外還有一份惶恐,想想辛勤工作二十多年也就攢這麼些錢,沒事搬個家財富就從天上掉了下來,不勞而獲令人對社會制度的不公平感到不安。更讓我感到詫異的是心中甚至還有一絲歉疚的感受,過去幾年無論是和別人溝通或是寫文章經常傳達的是簡單生活的美好,錢不需多夠用就好云云,現在錢多了,似乎也讓如此言論的道德立場突然之間軟化了許多,與人辯論時的底氣因此也弱了不少。

較親近的親友問我這將會如何影響生活內容,我的直覺反應是沒有影響,我說在賣房前本就不缺錢,現在還是一樣,對於不可知的未來多了一些安全感是有的,但我並不認為這幾年形成的生活方式會因此發生重大改變,打個比方,今後還將會以自行車而不是汽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偶爾上餐廳還是會以經濟型為主等等。親友們對這回答明顯抱持懷疑態度,這也逼著我更深一層的和自己內心對話,究竟我是否真如自己所言對能夠用比以前更多的平常心和更加超然的態度來看待金錢的價值,還是這一切不過是一種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矯情表態?

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實踐證明,眼前我打算不再過於介意親友們的看法,說老實話,對於長久以來傳統金錢觀所造成精神上的束縛我已然感到厭煩,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既然無法改變他人,那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另一個當務之急是重新找回那原本平靜的心態,賣房前的生活原本衣食不缺,精神富足,賣房後反倒惶惶不可終日,看不了書寫不了字,何苦來哉?試想人如果因為缺錢造成煩惱那是迫不得已,可是如果是因為財富增加而過不上舒坦日子,那不是太傻是什麽呢?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台灣社會

一年多前選擇回台灣除了親人考量外,便利親切的生活環境是另一個主要因素。智者說:“旅行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來到異鄉,而是最終帶著拜訪異鄉的心態回到家鄉”,說得好,看多了外在世界,回到熟悉地方對原來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了新看法。
 

台灣社會秩序令人稱道,公共場所手扶梯即使左線全空也沒人站立,車上博愛座運行有效,凡是需要排隊的地方總是自覺排隊等等,老外稱讚台灣必提這些,大夥也為此感到光榮驕傲。但相對於這樣的秩序,道路交通的混亂令人很難理解,難道駕駛者跟守秩序的民眾不是同一群人嗎?為什麽一上路就換了個腦袋?有人說這叫亂中有序,其實不危險。危不危險是一回事,反應出來的是缺乏對他人的基本尊重。
 
台灣媒體習慣報導負面消息,外人初到貴寶地想要透過媒體了解台灣,很容易得出民不聊生的結論。打個比方,新聞成天說物價漲得多快多兇,從國際標準看,台灣人均GDP兩萬美金,經過物價調整高達三萬五,和英法德都差不多,說明物價夠低。台北以外尤其明顯,以高雄為例,如果把城市建設(捷運,市容等等)加入一起考量,性價比簡直高到破表,但不管經濟景不景氣,社會瀰漫一股抱怨文化,似乎不叫苦就會吃虧,惜福知足的人比較少見。

台灣人公民意識強烈,見到不合理事情勇於發表意見,爭取自身權益也絕不落人後。過猶不及,我有一次見一老婦上公車,一中年人起身讓座,她舉手示意要中年人坐下,轉而要另一個年輕人起來,年輕人照做,一團和氣,我卻感覺不是滋味。這事看來沒什麽,其實反應社會處處存在一種自以為是的氣氛,人人嚴以律己的同時,更沒少嚴以待人,明明是個有序有禮的社會,偏偏少了一份敦厚包容,生活其間,親切卻不輕鬆。

台灣人好客,對外國人的熱情遠近馳名,但明顯按國籍膚色分類,對待來自歐美訪客的禮遇,和對東南亞外勞的歧視同樣讓人側目。大部分台灣人親切有禮,服務意識發達,隨處可聽到謝謝,不好意思等問候語,但有被過度使用之嫌,在缺少真誠的制式用語背後,經常是掩蓋不住的冷漠和不專業。台灣兩性平權意識普遍,各行各界都可見到專業女性出人頭地,但欣賞女性美獨尊可愛性感,形成滿街不問就裡的嗲聲嗲氣,短褲絲襪,品位不高如我的男人造就這種審美觀就算了,女性同胞還要賣力配合演出,令人費解。

最近看到舒國治的文章講述台灣人努力打拼向上過好日子,他以美食,豪宅,高級旅館和名牌服飾為例,大夥一窩蜂追求成為懂時尚的富人,卻因為缺乏真實體驗,以致圖有外表,生活質量卻實在稱不上好。多數台灣人為賺錢犧牲健康,家庭,精神,有能力旅行了,行程重點往往只是住得豪華,吃得精緻;有能力買好東西了,選購的不是舒適實用,甚至不是自己認為的漂亮格調,而是別人認定的高貴名牌。大夥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是平時活在當下做自己,而是偶爾奢華富貴做別人,很獨特的價值觀!

當然這一切只是個人感受,所謂人在福中不知福,看來得更多嘗點外面世界的苦頭,才能真正見識到老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