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退休需要多少錢?(下)

或許你會說,即使是前面提到數字區間的下限,對一個拿死薪水,又要擔負一家生計的人來說,仍然是個很難達到的目標。要是錢都存在枕頭下面的話的確會很難。。。。一般人累積退休金有三個來源,一是國家保險機制,二是工作單位的退休機制。這兩個來源有一定幫助,但通常效果有限。更重要的還得靠自己的理財。理財不是賭博,目的不是短期的高回報,而是長期穩定的複利效果,關鍵是越早開始越好。巴菲特說他11歲時第一次買股票,很後悔,因為開始的太晚。你如果已過了11歲還沒開始理財也別洩氣,因為晚理總比不理好。

另外還有兩件和退休所需金額相關的事,一是保險,缺乏醫療保障能讓原本準備充裕的退休生活在一夜之間陷入困境。買保險和投資理財一樣,越早開始壓力越小,成效越大。第二個是身體健康。大部分人準備退休想的都是錢,錢只能算是必要條件但絕非充分條件。健康的重要不需多說,身體健康除了能讓你更加享受人生外,還能讓你省很多錢,減少退休準備金的壓力。與其累垮身體賺更多錢準備退休,不如把時間投在養成運動習慣上。

準備退休金最大的變數就是通貨膨脹,如果平均每年4%,二十年後同樣金額能買到的東西連現在的一半都不到,何況退休後可能得活個四五十年。所以退休後更要理財,好消息是歷史證明複利的神奇效果能夠輕易擊敗通膨的負效果。我的個人經驗是,退休至今四年半,即使扣除幾個月前賣房的收益,總資產不但沒有減少,還有些微上升,別忘了這期間還經歷過一次全球金融風暴。

我的理財內容不複雜,房屋租金加上定存利息和定期定額基金投資。重點是分散(種類,貨幣,行業)和長期持有。房產可租可賣但也有金額過大,變現不易等等問題,不要過於迷信。我的建議是只投資自己願意住也有可能住的房子,無論行情好壞,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世事多變化,理財之外,更大的財務保障還在於自身。讓自己保有工作賺錢的能力以備不時之需,只要還年輕,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健康的身體,簡單的生活方式,靈活的地點適應性,才是海闊天空,免於憂慮的最大憑恃。

有人做過調查,越早退休的人,越不缺錢(當然排除掉那些有位富爸爸的人),反倒是越擔心錢不夠用而儘量延後退休年齡的人,經常處在財務焦慮當中。對於這個結果我一點不驚訝,我的解讀是:早退休的人表面看起來失去的是眼前的固定收入,但賺到的是自由的時間運用和充實的生活體驗。只要不是真的選擇“什麽都不做”,而是摸索行走上實現自我這條道路,經常都能夠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創造出新的財富。即使不行,一個精力充沛,敢於承擔風險的人也比一個瞻前顧後,不願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更能夠面對挑戰。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快樂能創造財富,財富不見得能創造快樂。

另外一個調查報告指出西方人開始認真做退休準備的平均年齡是33歲。當然國情不同,社會制度和文化上的差異,都讓大部分亞洲人在33歲的時候認為退休是件離自己極其遙遠的事。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準備越多越可能成功,任何事都一樣。前面提到理財和保險要儘早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養成健康習慣,培養興趣嗜好也都要儘早開始,就算要準備三十年也比沒有準備要強得多。準備的目的是要降低風險,不是消滅風險。適當的風險不但可以被接受,事實上它的存在讓人生不致沉悶無趣。

好吧,繞來繞去還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數字。如果非得說個數不可的話,我不會挑選那些數字區間的下限,原因是我需要比只是養活自己更多的錢來旅行和投資自己。我更不會選擇上限,錢多當然代表更大保障,但我不願意為此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生活作為交換。我會挑選那些數字區間的中間點,原因不是它能讓我無憂無慮的活到一百歲,而是它能讓我放心大膽的致力於最想做的事情,即使遇到不順,也還保有應變能力。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選擇,還是那句話:價值觀因人而異,無可厚非。。。。我祝你幸福。

退休需要多少錢?以上是我用三千個字寫下來的“簡短”回應。下次再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口頭上的回答恐怕還只能是結結巴巴的:“生活本身花不了多少錢,但具體數字不好說,總之比你想的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