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伊媚兒

現在的年輕人大概從不知道沒有伊媚兒(E-Mail)該如何工作和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初剛踏入社會的時候,我就知道。那時工作和國外聯繫很密切,主要聯絡手段是電報(TELEX)。那玩意兒的原理我不懂,只知道公司裏有個不准隨意進出的機房,兩個“電報小姐”成天在裏頭劈裡啪啦往紙條上打洞,一天下來總要打出好幾箱紙條。為了節省成本和不看小姐臉色,寫在紙上準備發送的信息大都用像是ASAP類的縮寫字。還可以按照緊急程度把電報分類,最高等級叫“GETIM”,表示信息到時,無論時間地點,立刻把收件人給我找來(Get Him)!

工作數年後,第一次由公司內部系統見識到伊媚兒。只要自己用手指在電腦鍵盤上敲出信息,身在千萬哩外的對方立馬回應。不需經由第三人的信息交換幾乎是即時的,那個神奇啊!只是可惜的是,兩個漂亮的電報小姐很快相繼的離開了公司。

伊媚兒對提升工作效率的確大有幫助。以前在等電報的空檔什麽都做不了,現在坐在電腦前可以同時和幾組不同人馬溝通。尤其當公司內部系統和Internet結為一體之後,信息的質跟量大大提升。不止工作,大家開始把伊媚兒運用在和朋友聯繫的私領域中。接著,用電話撥號上網把過去只能在辦公室做的事搬出辦公室。再接下來,寬頻,無線上網,藍莓。。。。只要願意,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收發各種各樣簡單或複雜的信息,不需要用縮寫,而且全都是GETIM!

這些讓人們工作和生活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科技發展,正發生在我在職場打拼的那段時間,之前那代人即使身為企業高管,很可能對操作電腦一竅不通,而我的下一代如果不會用伊媚兒,恐怕連個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了。身處在這樣的改變過程中不知該說是幸運還是不幸?。。。。或許兩者都是。幸運的是,得以親身經歷這個令人充滿期待的畫時代變革。不幸的是,改變太快,在得到便利的同時,也領受到它所帶來的副作用。

我自己就是許許多多同輩人群中努力追求科技進步的一員,每一個新的發明都令我感到興奮。除了神奇之外,每一個發明都代表我和外界聯繫溝通的限制更少一些,對工作和生活的掌控更多一些。打個比方,以前只能在公司加班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在自己家中,機場候機室,旅館房間,甚至公園裏或沙灘上完成。而且因為能夠隨時隨地收發信息,較容易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使得週末假日不致被沒完成的工作影響心情。

可吊詭的是,正當我自認從打破工作時空界限中得到自由的同時,原本完整的休閒生活也被侵犯了。當我慶倖可以掌控工作和生活節奏的時候,發現事實是我隨時隨地都在工作!當我以為可以輕鬆平靜地度過週末假日的時候,發現事實是新的信息和工作以一周七天,一天24個鐘頭的速率不停發生。。。。換句話說,我非但沒能讓日子過得更舒適有效,還把原來生活拆解得支離破碎。

更難以忍受的事情是,在企業的最後幾年,每天收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多到如果每條都認真閱讀並作出必要回應的話,其他事情就可以都不用做了。想了許多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挪用所有可能運用的時間來應付需求。記得有好多年往來於海峽兩岸必須在香港轉機,我的標準旅行程序是上機前更新收件箱,機上處理郵件,到了香港直奔貴賓室再更新一次,下段飛行接著處理。這麼做是期望到目的地時心中沒有太多牽掛。可是手忙腳亂之餘經常還是追不上新信息產生的速度。我不是不明白按照緊急程度來管理信息的方法,但有一點無論如何都做不到,那就是對重要程度較低的郵件置之不理。總覺得無論對方是誰,既然花了時間精力發信息給我,如果不好好處理就是對人的不尊重,於是只好不停的追追追。

很高興離開企業後的這幾年,我的收件箱經常都是處在“清爽”的狀態之中。非但如此,我還參加了兩個社交網站獲取更多信息。以前總是能不發郵件就不發,非發不可也是以精簡為上。現在居然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博客,有事沒事就抒發一把所見所思,與親朋好友們分享。在這轉變過程中我漸漸看清楚了一件事情:要把日子過好,重點不在擁有多少科技,而是擁有多少生活!

從今天來看,伊媚兒早已是恐龍科技,可如果從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來考量,恐怕沒有一項在過去二十年的發明能夠和它相提並論。現在每當一個智慧型手機推出新的版本時,許多人仍然會徹夜排隊不搶不快。但是伊媚兒的經驗告訴我們,科技永遠只能是幫助我們過好日子的工具,如果生活的目標或內容不對,工具再厲害也是枉然。就跟伊媚兒一樣,現在的最新科技,再過幾年也將成為恐龍,而我們的生活還將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