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放下工作 開始樂活(18):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試想:要是明天離職了,我將處於什麽狀態?退休?待業?創業?充電?休養?。。。。

借由別人的經歷,我似乎越發看清楚自己的處境,過去工作遇到不順時換個職務就解決問題的時代已經過了,我越發堅定認為必須做出釜底抽薪的改變。錢還是最大的變數,另外還期待得到最重要的利害相關者:老婆,的支持。這方面的努力從還在台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原本只是開開玩笑,重回北京後漸漸認真起來,她的態度倒是一路走來都很積極正面,最常說的話是:“沒問題,大不了我上班養你!”,無論是否必要,這話給了我莫大的心理支持。

但還是不敢就此縱身一跳,再度外派北京我給自己設了幾個“里程碑“:只待一年算賠錢,兩年保本,再長就是賺了。眼看兩年到了,每再多過一個月,我就告訴自己又多賺一個月。有錢搶哪有不搶的道理?雖然對工作已經失去熱情,支撐我每天準時爬起床的,除了多年養成的慣性之外,大概就是這種做一天賺一天的心態。

我試著從書籍中尋求幫助,但看了很多相關的書,還是無法找到清楚答案,試想:要是明天離職了,我將處於什麽狀態?退休?待業?創業?充電?休養?。。。。我期望的是徹底退休,但凡是書名中有退休兩字的書籍和我關聯性都不大,一般人心目中的退休都是起碼六十歲以上銀髮族的事,我還早得嘞!談論中年轉換職業跑道的書籍多少有點幫助,但也不完全符合現實狀態。

那時住北京,能接觸到的外國翻譯書種類有限,後來從亞馬遜直接買原文書或趁回台時尋寶,果然找到多本幫助很大,其中包括有些之前提到過的如:”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流行性物慾症”,“樂在不工作”,“大象與跳蚤”,“身份的焦慮”,“C型人生”,“湖濱散記”,“莫泊桑短篇小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說,甚至比爾布萊森的旅行遊記等等等等,和之前一樣,這些書也並沒有直接告訴我確切的答案,但因此交織形成的精神世界,似乎冥冥中指引了一條道路讓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說白了,我是在等人推我一把,自己只想消極配合,但同時間,我也試著從其他所有可能的地方做準備。既然錢是最主要考量,我又開始了新一波的理財嘗試。。。。這次我又買了一套房子,是預售屋,在北京,繳頭期款時地上是一堆爛泥巴。那時外派人員都是住在由公司付租金的房子,租金高,住的人也不見得滿意,有些外商就開始付固定住房津貼,讓員工自己張羅住房的事,包含自己買房的可能,聽說我的公司也在考慮跟進。

大陸的商品房買賣市場開始的很晚,即使最進步的北京,21世紀初也不過剛開始活絡。我買的公寓在辦公室附近,那塊地區剛被取了個挺時髦的洋名:CBD。很多當地人,尤其做房產生意的,一口一個CBD,但很少有人知道是啥意思。我因為在澳洲待過,墨爾本的市中心區就叫CBD,所以知道全稱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我打的如意算盤一個是做自己的房東,向公司收租金,而即使過往種種慘痛的投資經驗讓我不敢心存幻想,另一個不可否認的是看好北京房產升值潛力。那時我已在北京前後待了六七年,眼見經濟發展兇猛的勢頭才只在開端,而北京的房價平均只有台北的三分之一,香港的五分之一,好像有點說不過去,手上那點錢反正在台北買不到像樣房子,乾脆投北京。許多人不敢買市場還不成熟的預售屋,我在那一帶混的夠久,有一定信心。

事後證明我又賭錯了一件事,那就是公司始終沒有准許員工買房自住收租金,但事隔三年當房子蓋好後,我出租給其他外商公司外派人員,租金水準高於台北,買賣澳洲房產後,又一次無心插柳的理財經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