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金榜題名時


前幾天報紙上有一整版專門報導公職考試成績優異者,曾幾何時,每逢升學考試或高普特考放榜,一定可以看到這類,特別是針對各科榜首的報導,內容包括他們的讀書方式,興趣嗜好,日常生活等。不知為何,我對此一向有點排斥,甚至反感。 

仔細想想,排斥的原因和以前工作需要為公司徵選和培養員工有關,這些經驗說明考試成績和工作表現關係不大,所謂的好學生進入職場,一旦碰上困難挫折,經常顯露出抗壓性不足,同理心較差等缺失,媒體過於強調分數排名和人生勝利之間的關聯,容易誤導人們對工作和生活能力的認知。 

在過去幾年旅行途中,見到各地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每每連想起曾在課本中強記的課文,舉個例子,唸書時老是搞不清楚文藝復興是什麽碗糕,走一趟歐洲就產生原來如此的體會。這樣的體會詮釋了為何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也令人興起“如果書這樣讀,學到的東西必定千百倍於填鴨”的慨嘆。 

後來有機會在各種場合和朋友們分享旅行經驗,我總會提醒他們鼓勵家中小孩走出家門,探索新奇,得到的回應常是一笑置之或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人一臉惶恐,沒說出口的潛台詞大概是:拜託別再宣揚毒素了,被小孩聽到受影響,不肯好好讀書怎麼辦? 

過去二三十年,世界變化很大,地球越來越平,越來越多人走向國際以世界公民自居,工作和生活越來越講求實際和應變能力;同時,台灣也在變,卻是變得越來越封閉內視,越來越多人宅在家裡當網絡酸民,就業困難就唸更多書,考更多試,取得更高學歷,生活不順就埋怨世道,要求XX正義。 

家長望子成龍天經地義,學生在意分數也不是壞事,問題是關起門來,自得其樂的結果,台灣員工在國際職場上的競爭力,從過去的中上已經滑落到中下,許多碩士生的技能比不上別國的高中生,國家公僕常被視為負擔而不是資源,如此這般,考榜首進建中,台大,當公務員,真的還值得被慶賀報導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