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菲律賓風情畫(上)

說到菲律賓,我們的腦海里會冒出什麼東西?總是吃個沒完,說個不停的“瑪麗亞”們?皮膚黝黑,體格健壯,但似乎不太友善的建筑工人?能歌善舞的西洋音樂樂團?動蕩不安的政治局勢?。。。。如果問包括我在內大部分臺灣人對這個近鄰國家的了解程度,答案是:太少了,少到令人慚愧!

拋開刻板印象,一周前我再次來到菲律賓。雖然以前工作關系曾數度造訪馬尼拉,但過去幾天行走於此,才讓我首次真正對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人文風情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

從地圖上看,七千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就像是片摔碎在海面的玻璃,面積加總有差不多八個臺灣這么大。全國資源集中在人口一千萬的首都馬尼拉。馬尼拉市區新舊交雜,存在不少貧窮臟亂的角落。最普遍的大眾交通工具是一種叫做吉普尼(Jeepney),大約可乘二十人的車輛。這些車輛是過去駐菲美軍離開後留下的吉普車改裝,本地人把它們裝扮得花枝招展,形成市區里一道很搶眼的風景線。吉普尼在路上隨叫隨停,旅游書上建議觀光客不熟最好別坐,我心想大不了迷路,坐了好幾回,倒每次都對了,省錢之外,對本地生活更多了許多體驗。

菲律賓的人民以馬來族為主,夾雜原住民,中國,西班牙和美國等血統,混得很厲害,所以從面相看,不容易歸納出一個特定典型。一般來說,菲律賓人個性隨和,喜好玩樂,愛說愛笑,音樂和運動天賦很高。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見到人哼哼唱唱,而且唱的都很好聽,大街小巷也都可以見到人們玩籃球,而且玩的技巧都很高,可惜一般菲律賓人個頭不夠高大,否則國家籃球隊一定可以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或許這種fun-loving個性的另外一面就是對工作的懶散態度。在馬尼拉,除了中國城一片欣欣向榮之外,其他地方的經濟活動顯得有氣無力,中小型商店很不發達,服務人員的工作效率相對緩慢低效。在這里想要找個中檔餐廳吃地道本地食物不容易,多的是極低檔的街邊小販,衛生條件差得連我這個一向為美食甘冒風險的人都得倒退三步。還有就是滿街毫無特色的速食連鎖店。不過,在我費了不少力氣總算吃到所謂的本地美味後,發覺其實餐廳難找也不算太大損失,因為滋味實在沒有太多令人驚艷之處。

中國城的華人后裔大都經營生意,到處是銀行,銀樓和餐廳。他們住在鄰近華人投資興建的高級公寓,穿戴著華人銀樓打造的金銀戒指項鏈,日夜不停的精打細算,為賺取利潤犧牲其他在所不惜。再回頭看看中國城外一般食衣住行都很簡陋,卻唱歌打球,樂天知命,神經大條到讓人發急的一般人民時,一時之間,很難做出孰是孰非的判斷。

菲律賓的近代史和亞洲其他國家截然不同,也因此造成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和其他亞洲國家大異其趣。它從16世紀起被西班牙殖民330年,接著又被美國直接間接管理了50年,是亞洲第一個實行西方政治制度的國家。表面上看西化程度很高,但再仔細一瞧,骨子里重家庭,講關系的典型亞洲價值觀依然根深蒂固。西班牙人留下最明顯的東西是宗教,全國九成以上信奉天主或基督教,平時呱噪過動的人們進得教堂,就像是變了個人似的,嚴肅虔誠。

美國人則是試圖把菲律賓全面“美國化“,產生的結果是在60/70年代經濟發展在亞洲僅次于日本,領先日後才出現的四小龍。基礎教育發達,人民普遍講美式英語,聽美國音樂,看美國電影。可再接下來的幾十年,外來和尚再會念經,依舊碰上嚴重水土不服。馬可仕二十年強人政治雖然最終被被人民推翻,可已經造成經濟發展不進反退,家族當權,貪污腐敗,外債高筑,貧困滋生,各種問題不一而足,直到今天,當年挖下的大洞都還沒被完全填平。

這期間順帶有被西方控制四個世紀以後,期待復興傳統文化的”尋根“情緒。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里遇見稍有年紀的人,說英語都很自然流利,反倒是年輕人,就像許多其他亞洲國家一樣,一開口搔頭摸耳,結結巴巴,明顯不是經常使用。現今世界,西方文化強勢,英語程度往往代表個人以至整個國家的競爭力,非英語國家大都致力學習英語。但傳統語言文化更是國家民族安身立命的依托,當兩者產生沖突的時候,需要很高的智慧解決問題。

來之前就有人警告我菲律賓治安不好,小則偷竊,嚴重的是頻繁發生的綁架,再加上原來就不是很正面的刻板印象,在和當地人接觸時帶有不小戒心。問過幾次路後,才發覺一般人非但不可怕,簡直就是熱情奔放。可同時也經歷過被街頭小乞丐追跑叫囂的事件,讓人不敢全然放鬆,而街頭超市銀行門口必定駐有荷槍實彈的保安,更增添不安氣氛。體會之後這些現象不難理解,菲律賓人天性淳樸樂觀,愛幫助他人,可是嚴重的社會不公,貧富對立造就了一批無所顧忌的社會邊緣人,甚至還有和政府對立的恐怖組織。

是的,我對菲律賓這個鄰居的了解太少,誤解太多了!接下來還有一周行走於這個奇妙的千島之國,期待更多的奇妙發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