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那年,公司決定把我外派到澳洲,學點洋功夫,為以後工作發展做準備。那是個夢寐以求的機會,外調代表的含義既是肯定過去工作成績,也是可預見未來前途的保證;既是職等升級,也是增加薪水。那時已婚,外派機制對家人也很照顧,機票房補學補樣樣不少,老婆那時在工作,早想離職,我的外調給了她一個炒掉老闆的絕佳理由。
我爭取這個機會已有一段時間,接到通知,開始只是興奮 後來參雜一些惶恐,因為以前雖然常出差外國,但從不曾常住,不知道生活是否能適應,幸好老婆有在美國居住經驗,和她一起打點,很快解決問題。還有一點,從退伍到婚後我一直和父母一起住在臺北的普通公寓,到了墨爾本兩人住在一個有前後花園的雙層別墅,有點不習慣,可是,不習慣歸不習慣,相信我,絕對沒有抱怨!
生活OK,工作卻碰上大問題。我的職級不低 薪水不需繳稅(公司代繳), 還有外派津貼,拿得比一般本地員工高不少,再加上想要為國爭光的一點小心眼,心理壓力自然比較重。人家可不當我是客人,經常開會討論業務熱火朝天,我連地名都沒聽過,加上組織龐大複雜,很難摸著頭緒。等我搞清楚東南西北的時候,已經過了半年,能夠提出些建議的時候,已經一年,能做出點像樣貢獻的時候,離兩年任期結束也不遠了。這話說來輕鬆,其間的挫折沮喪讓我好幾次想捲鋪蓋走人,要不是老板攔阻,恐怕就創下外派期間離職的新紀錄。
那兩年工作成績零分,生活閱歷倒是吃了一記大補帖,澳洲人思維和行為方式讓我大開眼界。碰上困難不順的事情,一般人生氣抱怨,澳洲人輕輕一句 NO WORRY!別的地方同事一起加班,加完唱歌聚餐,澳洲人家庭至上,每天準時下班陪伴家人,偶爾假期邀請朋友到庭院烤肉,和家人同樂。別的地方同事愛聊辦公室八卦,澳洲同事最愛談上哪休假,他們似乎如果不是正在休假,就是正在計劃休假。工作一段時間後離職,花一年攀爬喜馬拉雅山,或騎重型摩托車環澳一周,結束後再重回上班族行列的事情時有所聞。
澳洲電視頻道少,休閒時大夥喜歡待在戶外,郊遊野餐,遛狗除草,幹什麽都好。運動風氣更是盛行,我那時瘋打高爾夫,在台灣是專屬某階層中年男人的活動,在這裏是男女老少,販夫走卒的全民運動。碰到重要運動比賽例如板球,橄欖球等,萬人空巷,甚至有一個重要的賽馬日,乾脆就被定為國定假日。說到板球(Cricket),我到現在對規則還是一知半解,但在球場邊喝啤酒邊曬太陽,度過半天悠閒時光,依然讓我回味無窮。
剛到澳洲的時候中介帶我看房,路過一個看似高級公寓社區,我問中介我的預算能租這嗎?他奇怪的看著我說:你想住政府補助的低收入房嗎?澳洲是高福利國家,稅很重,好處是只要有工作,貧富差距不大,人與人相處不像華人社會帶有明顯的階級意識。總而言之,澳洲當然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但它對我原來認為理所當然的價值體系產生很大衝擊,也因此對未來生活形態的可能性有了全新的看法。
後來有人問我有關職涯規劃的事,我都說如果有機會外調,千萬不要錯過,不能調外國,就調其他城市,沒有機會就想辦法創造機會。常住一地和到此一遊是兩碼事,常住才有機會融入,融入才能理解,理解才有包容和學習。不是只有先進國家才能學到東西,任何國家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跨出舒適區(Comfort Zone)的第一步或許艱難,一旦克服就會發現樂趣無窮,養成探索習慣以後,無論碰上多少問題,多大難關,都。。。。NO WORRY!
我還對學生說念大學除了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失敗”,因為那是成長最有效的方法。課業,戀愛,交友,打工,不管哪方面的失敗都好,次數越多越好,越早失敗越容易反彈,但永遠不嫌太晚。失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的的前提是嘗試,不嘗試才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失敗。很多人以為工作面試要盡量說自己的成就,其實有經驗的主考官要聽的是從失敗中學到的教訓。澳洲那兩年工作上徹底的失敗成了我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老黑 你好
回覆刪除我因為上一個工作的關係常到澳洲出差,出差次數累積了7次,每一次出差都有三個星期的時間,萌生在澳洲工作以及生活的念頭。
剛好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看到您外派澳洲的分享,心中充滿感謝。我也是最喜歡墨爾本,不知道您是哪間公司外派過去的,能給我一些建議或分享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