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放下工作 開始樂活(13):魔之十五年

現代人工作大都早已超越只是求得溫飽,卻經常沒有剩餘的時間精力去發展工作需求以外的天賦長才。

新職務新鮮期一過,我漸漸開始對日復一日的工作感到倦怠,有時早上被鬧鐘叫醒,賴在床上一心只想找藉口不去上班。而且不止眼前職務,我甚至對過去十幾年來的整體職業生涯都產生困惑懷疑。

仔細想想,支撐我無怨無悔一路走來的都是些什麽東西?薪水?當然,但顯然不是全部,升職?加薪?成就感?這些都不錯;克服挑戰?團隊合作?這些也都很好;還有呢?。。。。啊,對了,學習!成長!這才是工作可長可久生命力的泉源,少了學習成長讓即使最風光的職務做起來如同嚼蠟。

有意思的是,在我22年職場生涯中經歷過兩次危機,兩次都差點辭職,一次是外派澳洲,一次是回臺當董事長,兩次做的都是多數人眼光中風光的工作,兩次也都是碰上學習瓶頸的時候。

再過幾年當真的離職以後,我才認知到其實大多數狀似精明的企業經理人頂多只能算是半吊子的商人,真的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很少長期為人作嫁。像我這種大企業的中高階主管,說白了,就是聽命辦事辦的還不賴而已,商業知識技能是有一些,但要我們這種人自負盈虧經營自己的企業,恐怕跑得(或倒得)比誰都快。

憑良心說大部分工作時間還是挺有學習的,我說過公司待我不薄,每當一個職務做久,開始感到無聊的時候,組織總會適時做出調整,要不換職務,要不換地點,要不乾脆就地升遷。即使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幹活,接觸不同事物的機會可能比經常跳槽的人還多,這是樂趣和活力的來源,也是一待那麼長時間的主要原因。

正因為如此,當又一次開始對工作產生倦怠感時,我告訴自己忍耐點,不久後換個位子,一切就會好轉。。。。但不知為何,這次冥冥中似乎另有個聲音告訴我:不,情況和以前不同,只是換個職務已經沒法解決問題了!

同樣是在好幾年後藉由閱讀,我才理解到那個冥冥中聲音的來源。。。。沒錯,學習成長很重要,但另外一個問題是學什麽?長什麽?人年輕的時候,求知若渴,吸收能力也強,像塊海綿一樣什麼都學。過了35歲,學習能力依然很好,但對學習的東西開始有所選擇,漸漸朝和自身特有的興趣和才能方向靠攏。

組織有組織的想法,好的組織會盡量讓員工適才適用,但總歸有很大的局限性。打個比方,我從小對電影相關訊息過目不忘,這個天賦恐怕再有心的石油公司都派不上用場,再試想要是莫扎特或莫內因為貪圖高薪幹起電腦工程師的的工作,恐怕高科技界因此多了兩個庸才,而世界卻少了兩個天才。

我不是任何一方面的天才,但和所有人一樣,有屬於自己的特點。職場的前十年就像打基礎,是通才教育,之後長期被埋沒的興趣天賦就以“冥冥中的聲音”方式表達它們的不滿。組織可管不了那麼多,不管是20歲還是60歲的員工,組織可以給他升官加薪調職務,卻無法改變對才能需求的局限。

古人靠狩獵耕種為生,不表示他們全都喜歡狩獵耕種,求得溫飽後,他們把剩餘時間拿來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生活因此得以充滿樂趣和意義。現代人工作大都早已超越只是求得溫飽,卻經常沒有剩餘的時間精力去發展工作需求以外的天賦長才。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比喻:企業組織安排員工職務分工,就像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玩拼圖遊戲,一陣忙活,大功告成,打開燈光,才發現大部分圖塊都被擺錯了位置。每個圖塊代表一個人,除了極少數,大部分的人都是被硬塞進圖中,趕鴨子上架似的幹起眼前的職務。

而為了把人塞進計劃好的位子,除了發展長才外更重要的是要補足缺失,問題是成年人的人之常情是,發揮長才沒問題,做自己不愛或不擅做的事卻是既辛苦無趣,又事倍功半。

這就是大前研一把35到50歲之間在大企業工作稱作“魔之十五年”的原因,除了極少數能攀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之外,絕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上班族都只是努力維持現狀,消磨志氣。這說法雖然殘酷,但的確一定程度說明

2 則留言:

  1. 身處於魔之15年的我,很高興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再次做了說明,……再發呆個2年吧!我是一定要找出方向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