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中年有夢


在書中或網上常看到有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不分男女,為了實現旅行夢想而暫時離開職場,放下社會束縛,背起背包毅然踏上旅途,探索世界,開拓視野,他們的經歷大都既有趣又勵志,往往成為同齡人羡慕和效法的對象。

看多了這類故事令人產生一個疑惑:為什麼總是年輕人?難道中年人不愛旅行?對認識世界沒有興趣?還是早已清楚自己的人生道路,埋頭苦幹就好,無需探索?還是年紀大了,有心無力?還是中年人根本沒有做夢的資格,不該有夢?

說中年人完全沒夢也不對,只是大叔大嬸們的夢,和年輕人的五花八門大不相同,通常不是升職加薪,買車買房,就是小孩考試得第一,同質性奇高。照說人越年長,見識越廣,經驗越多,離自我實現應該越近,但現實似乎與此背道而馳,這又是為什麼?

事實是,隨著年齡增長,人們越來越受這個功利社會的制約,因為怕失敗受損失,逐漸減少對新鮮未知的嘗試;又因為在乎外界看法,總選擇迴避不符合主流價值的行為。說穿了,不管年輕還是中年,人們不做夢的原因都是同一個:害怕!而且越老越怕!

相較於年輕,步入中年後人的可塑性確實較低,家庭和社會責任也較重,體力開始走下坡,這些都是做夢的阻力。但同時,這個階段事業有基礎,子女已經或接近成年,對自身了解較多,健康也不差,正是實現夢想的黃金時機,如果非要等到許多人口中的“準備好”才來圓夢,基本自欺欺人。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報導說環遊世界是無數人的共同夢想,能夠實現的比例卻連百分之一都不到,讓我想起搭乘長程郵輪時遇見的乘客,他們的共性絕不是有錢有閒,而是熱愛旅行,許多令其他人猶豫或裹足的因素,譬如財務,時間,健康,家庭等,對他們來說,只是圓夢過程中必需處理的事務。

另一個例子是我在愛河當街頭藝人,大學同學組團來捧場,聽到一半,其中一位對其他人說:先別管老黑唱得好不好,或打賞有多少,你們誰有勇氣站在路邊唱歌給人聽?事後這話我想了很久,其實我不認為那是勇敢,剛開始的確感覺有點尷尬,但為了做想做的事,需要做出一些妥協,如此而已。

過去幾年,有越來越多中年人跟我說:受你影響,我決定退休/轉行/旅行/搬家/運動等,我打自內心為這些大叔大嬸們高興,雖然我不確定他們是否能出人頭地,就像我本想得諾貝爾文學獎和在巨蛋開演唱會,卻最終成了一個部落客和街頭藝人一樣,但我確定他們必然會從嘗試中獲得快樂和意義的雙重回報。

誰說中年不能有夢?年輕人錯過以後還有機會,中年不做夢,要等到什麼時候?別怕失敗,從整體人生的角度看,只要嘗試就必能成功獲得經歷,只有不嘗試才注定失敗;別怕外人眼光,人只能活一次,與其安安穩穩的到頭來抱怨遺憾,何不趁風華正盛,爽爽快快做一回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