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婆婆晚餐的餐桌就在我倆旁邊,剛上船時我看到她和另外幾人同桌,當時一直以為坐她旁邊的那位老外是她老公,直到行程快結束,偶然機會和她講話,才知道一來她的國語講得很好,二來她獨自一人旅行,餐桌上的只是其他獨行旅者。
問婆婆為什麽單獨旅行,她說她的朋友大都在香港,子孫們也有各自生活,她很早就開始自己跑,以前大都背著背包搭飛機,這幾年改為乘坐郵輪看世界。
許多人誇她子女孝順,出旅費讓她出來玩,她故作小聲的說這些錢都是她自己的,說完從貼身腰包中掏出幾張鈔票,在空中比劃幾下,說:我不是有錢人,但我的錢要自己花,誰幫我旅行,我就給誰,我不需要兒女的錢,我的錢也沒必要給他們!
我們接著更深入問她的家庭背景,婆婆告訴我們她是越南華僑,從小生活很困苦,靠自己努力堅持完成大學教育,成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婚後生育三個小孩,最小的才三歲,一場病帶走了老公。
守寡後婆婆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做手工,在同樣守寡的老母幫忙下,把三個小孩撫養長大,陸續送到國外唸書,工作,他則和老母留在香港相依為命,直到老母102歲過世後,才到加拿大與女兒同住。
婆婆教了三十三年中文,國語不但流利,而且經常夾雜成語,問她一個人旅行會不會無聊寂寞,她說只要有書為伴,走遍全世界都不感覺孤獨。當她聽說我寫書出書時,向我又要簽名,又要合影,我說要把她寫進書裡,她樂得笑得合不攏嘴。
婆婆不用電腦,但用智慧型手機,而且有一個臉書賬戶,除了經常與子女聯繫外,她主要的臉書朋友是她過去的學生。說起他們,婆婆語氣激動起來,指著朋友欄的照片,一一向我們介紹誰多調皮,誰多乖巧,還說除了家庭,學生是她這輩子最大資產,每次想起他們就覺得心滿意足。
南美洲通行的西班牙語婆婆一竅不通,英文簡單的還可以,算不上流利。問她旅途中有沒有碰過困難麻煩,她說事先都會做足功課,臨時有狀況就隨機應變。她吃東西不挑食,年輕時的逃難,年長後的旅行,培養出她隨遇而安,無所畏懼的習性。
她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在巴黎要搭早上六點起飛的班機,她擔心夜晚出門不安全,前一天晚上十點就到機場等待,看看書,打打盹,和鄰人聊聊天,時間一下就過了!
問婆婆到過這麼多地方,最喜歡哪裡?他的回答嚇我們一跳,一是土耳其,二是伊朗,土耳其就算了,喜歡伊朗是哪招?她說世人都以為伊朗人凶悍無禮,其實他們非常和善,對老年人尤其禮遇。關於這點,婆婆說了算,因為我沒到過,但令我驚訝的不是這個,而是她居然會選擇伊朗作為旅行的目的地。
婆婆不是名人,這一生除了為家庭,學生,犧牲奉獻以外,沒有其他的豐功偉業,但不知為何,她平鋪直敘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最曲折離奇的小說情節一樣打動人心。
我不是沒有見過和婆婆有類似想法的人,但沒有一個是傳統華人。遇見婆婆讓我確認有些東西是通行人類的,用我常聽到的“他們是老外”來否定自己活出自我的機會,這事和種族國籍沒有直接關係,和是否熱愛生活,重人自重,才密不可分。
婆婆名為陳香蘭,她是我的人生榜樣,如果三十多年後,我能達到她的一半境界,此生足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