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普吉島雜想

到普吉一個禮拜了,已經有安居樂業的感覺,這不是我倆第一次來,十八年前蜜月旅行就在這裡,後來也曾經趁休假兩度重遊舊地,但這回是六年前退休以後的第一次造訪。


以往來此的目的是暫時遠離繁雜工作,喘口氣為接下來挑戰充電,現在既然不需要上班,來這除了陽光大海,也是為創作尋求靈感;換句話說,以前是為了逃離工作,現在反而是為了能專心工作。以前總是來去匆匆,行程安排滿滿,從抵達那刻就開始倒數計時,期望發揮假期最大效果;這次安排二到四個禮拜的開放行程,找了一間帶有簡易廚房設備的小公寓房間,租了一台摩托車,少了觀光,多了“換個地方過日子”的心態。

一周來生活內容和在台灣差別不大,只是運動地點改成在海灘或游泳池邊,工作地點從冷氣書房改成海風吹拂的陽台,許多人以為普吉很熱,其實對於冷氣吹久感覺不舒服的人,這裡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巴東海灘區餐廳密布,但大都為觀光客而設,價格不低,我倆每隔一兩天騎車到距離鬧區稍遠的傳統市場買菜,便宜許多,尤其是海鮮,三四百塊就能買到包含蝦蟹在內四五種,回去用烤箱一烤,一頓比在餐廳用十倍價錢還更精彩的seafood platter就伴著清風明月上桌了。

心態不同,見聞就大不相同。巴東像個全天營業的夜市,只是比台灣規模最大的夜市再大上個幾十倍而已,以前我喜歡穿梭在大街小巷,尋找新鮮便宜的貨品,這次除了買了兩件生活必需的背心外,基本對商店陳列視而不見。倒是以前未曾刻意留心的晚霞這次特別吸引我的目光,言語難以形容的光影不但時時在變,更神奇的是還日日不同。每天傍晚,當看到身處美景的遊客就像以前的我一樣,全神貫注在和店家討價還價時,我就有一種錯亂的感覺,不知是我老了還是社會真的病了,為什麽放著真正的好東西不顧,卻跟價值不高的貨物幹上了呢?

離開台灣不久就聽說將有兩個颱風同時侵襲台灣,預計風雨很大,於是在這裡每天經由網絡關心發展,說也奇怪,在家裡每天看電視新聞,偶爾也會因為聽多了雞毛蒜皮覺得無聊,在這裡待了幾天,打開電腦,看見打扮甜美的主播和語調尖銳的記者,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報導民眾抱怨雨有多大,抱怨菜有多貴,抱怨放假宣布有多慢,抱怨這抱怨那,心中沒來由的升起一種厭煩的感覺。世界很大,同一個颱風已經在別的地方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除了抱怨之外,是不是也能做點自助助人的事情呢?
 
普吉的熱帶水果很多,但滋味大都比不上台灣的甜美,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多吃漸漸發現那種酸中帶香的滋味正是它們原本的味道,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透過什麽樣的方法,這些水果在台灣變甜了。似乎很多事物都是這樣,人們為食物,審美,甚至快樂,訂下種種人為標準,經由財富和科技一步步完善,在我們為求舒適而處處充滿毒害(但同時又不允許瘦肉精)的生活環境中,通常只是爽了一下之後,卻把既簡單原始又可長可久的幸福給遺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