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詞不達意

回臺大半年,對有臺灣特色的電視新聞漸漸見怪不怪。要是偶爾見到一位裝扮得比較像是良家婦女的女主播(或是比較不像良家婦女的男主播),聽到幾則無關吃喝玩樂,又不特偏藍綠的新聞報導,心中往往充滿感恩,如果一不小心又聽到一兩則非關奇人奇事的國際新聞,頓時感覺生活幸福充實。

新聞內容是一回事,唸新聞稿是另一回。我原來認為把話說清楚是新聞主播的基本條件,後來發現那只是一種過時的落伍思想。現在早已不流行字正腔圓,更重要的是甜美的鼻音(大舌頭更好),再加上點像是“夸張”,“傻眼”類的流行用語才顯得親切有力。老祖宗早說過:詞,達而已矣,話講那麼清楚幹嘛?如果你看著或聽著不順眼,被說食古不化事小,被說不愛本土可就嚴重了。

即使抱持這樣的心態,前陣子不經意聽到一主播說:“精彩的表演,甚至連觀眾都叫好!“時,還是讓我腦中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怪怪的感受。當時沒想太多,碰巧晚上又聽到一次重復報導,再次生起的怪感覺讓我認真思考起原因。。。。什麼叫”甚至“連觀眾都叫好?如果不是觀眾叫好,那是誰叫好?這下子,甚至連我都明白那怪怪的感覺是從哪來的了!

從那次起,我開始較用心注意電視新聞的一些習慣用語。我發現,尤其是在報導社會新聞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個詞是:“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歹徒居然搶劫銀行。。。。沒有想到,竟然發生車禍。。。。沒有想到,一不小心引起火災。。。。我一直以為像搶劫車禍火災這些事情,都是意外突發事件,而”意外“的意思就是”沒有想到“,聽到有人說沒有想到發生意外,讓我那跟不上時代的小腦袋再怎麼用力,還是轉不過來。

另外一個詞是“部分“:這個部分,如何如何,那個部分,如何如何。。。。把一件複雜的事情拆解成較容易理解的部分,是個好習慣,但是明明沒得拆卻硬拆的部分,和講多了變成一個口頭禪的部分,聽起來除了讓人哭笑不得的那個部分以外,沒什麼其他有道理的部分。還有一個“做了一個。。。動作”,譬如:選舉者做了一個投票的動作,謀殺犯做了一個殺人的動作。。。。我實在搞不清楚究竟做這麼一個動作,說這麼一句話,主播大人你到底想要表達些什麼呢?

類似這些詞不達意的習慣用語還有不少,一一舉出,恐怕有咬文嚼字之嫌。我只是在想,通常新聞主播的說話方式反映一個社會的語言標準,臺灣多年來國語文教育一向扎實,即使生活在大陸,說起中文和中國文化,比本地人毫不遜色。如果社會有共識要把原來標準改掉,雖然可惜,但不是不行,定一個新標準就好。怕的就是像現在,原來的語言因為種種原因不招人待見,又沒有新標準,結果就是國語不國語,方言不方言的一鍋粥。前兩天看報說打算讓小學提前到從一年級就開始學英文,這樣錯亂的語言邏輯,就算從三歲開始學英文,能學得好嗎?

所以,關于電視新聞這個部分,甚至一般大眾都習慣了現在的播報方式。沒有想到,因此也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誤會,為此,電視臺做了一個出面澄清的動作。。。。如果上面這段話你聽來通順自然,而且清楚理解它的信息的話,恭喜您,成功通過了這個社會主流溝通方式的聽力測驗。但也要提醒您,這個社會整體邏輯混亂,詞不達意的問題可能正在迅速惡化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