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臺大半年,對有臺灣特色的電視新聞漸漸見怪不怪。要是偶爾見到一位裝扮得比較像是良家婦女的女主播(或是比較不像良家婦女的男主播),聽到幾則無關吃喝玩樂,又不特偏藍綠的新聞報導,心中往往充滿感恩,如果一不小心又聽到一兩則非關奇人奇事的國際新聞,頓時感覺生活幸福充實。
新聞內容是一回事,唸新聞稿是另一回。我原來認為把話說清楚是新聞主播的基本條件,後來發現那只是一種過時的落伍思想。現在早已不流行字正腔圓,更重要的是甜美的鼻音(大舌頭更好),再加上點像是“夸張”,“傻眼”類的流行用語才顯得親切有力。老祖宗早說過:詞,達而已矣,話講那麼清楚幹嘛?如果你看著或聽著不順眼,被說食古不化事小,被說不愛本土可就嚴重了。
即使抱持這樣的心態,前陣子不經意聽到一主播說:“精彩的表演,甚至連觀眾都叫好!“時,還是讓我腦中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怪怪的感受。當時沒想太多,碰巧晚上又聽到一次重復報導,再次生起的怪感覺讓我認真思考起原因。。。。什麼叫”甚至“連觀眾都叫好?如果不是觀眾叫好,那是誰叫好?這下子,甚至連我都明白那怪怪的感覺是從哪來的了!
從那次起,我開始較用心注意電視新聞的一些習慣用語。我發現,尤其是在報導社會新聞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個詞是:“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歹徒居然搶劫銀行。。。。沒有想到,竟然發生車禍。。。。沒有想到,一不小心引起火災。。。。我一直以為像搶劫車禍火災這些事情,都是意外突發事件,而”意外“的意思就是”沒有想到“,聽到有人說沒有想到發生意外,讓我那跟不上時代的小腦袋再怎麼用力,還是轉不過來。
另外一個詞是“部分“:這個部分,如何如何,那個部分,如何如何。。。。把一件複雜的事情拆解成較容易理解的部分,是個好習慣,但是明明沒得拆卻硬拆的部分,和講多了變成一個口頭禪的部分,聽起來除了讓人哭笑不得的那個部分以外,沒什麼其他有道理的部分。還有一個“做了一個。。。動作”,譬如:選舉者做了一個投票的動作,謀殺犯做了一個殺人的動作。。。。我實在搞不清楚究竟做這麼一個動作,說這麼一句話,主播大人你到底想要表達些什麼呢?
類似這些詞不達意的習慣用語還有不少,一一舉出,恐怕有咬文嚼字之嫌。我只是在想,通常新聞主播的說話方式反映一個社會的語言標準,臺灣多年來國語文教育一向扎實,即使生活在大陸,說起中文和中國文化,比本地人毫不遜色。如果社會有共識要把原來標準改掉,雖然可惜,但不是不行,定一個新標準就好。怕的就是像現在,原來的語言因為種種原因不招人待見,又沒有新標準,結果就是國語不國語,方言不方言的一鍋粥。前兩天看報說打算讓小學提前到從一年級就開始學英文,這樣錯亂的語言邏輯,就算從三歲開始學英文,能學得好嗎?
所以,關于電視新聞這個部分,甚至一般大眾都習慣了現在的播報方式。沒有想到,因此也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誤會,為此,電視臺做了一個出面澄清的動作。。。。如果上面這段話你聽來通順自然,而且清楚理解它的信息的話,恭喜您,成功通過了這個社會主流溝通方式的聽力測驗。但也要提醒您,這個社會整體邏輯混亂,詞不達意的問題可能正在迅速惡化當中!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海灘的一天
住在南台灣的好處之一是天氣暖得早,北半球大多數人還穿厚外套的時候,這裡早早已經有人換上一身短打,加上距離台灣最棒的墾丁海灘不超過兩個鐘頭車程,不好好利用,辜負老天更對不起自己。本來打算上禮拜就去的,發現剛好撞上“春天吶喊”活動,雖然我對搖滾演唱會,尤其是比基尼辣妹很有興趣,可一想到萬頭鑽動的人群和車陣,決定還是不湊那個熱鬧,也免掉被懷疑是個毒蟲的可能性。前兩天看報知道春吶結束,留下的垃圾也終於清理完畢,趕緊打點行囊(一條毛巾加一本書,泳褲直接穿身上),趕在四月初墾丁還沒被盛夏人潮佔領前,出發大吉。
台灣是個海島,四周環海(surprise!),小時候住台北也曾到過幾個沙灘玩耍,但不知道為什麽,讓我喜歡上大海的似乎都是外國的景點。最開始是泰國的普吉,後來延伸到其他國家的海灘。回想起來,工作上班二十幾年,大概有將近一半的假期是在不同的海邊度過。甚至有一次在假期最後一天,衝動的買下澳洲的一戶觀海公寓,當時自己還住在租來的房子。幾年後為了買自住房才把海濱小屋賣了,到現在還懷念不已。
我一早出發,不出所料,到的時候整個墾丁南灣只有小貓兩三隻,正和我意。可即使如此,要在諾大片沙灘上找塊清靜的地方還是很不容易,原因之一是沙灘和海面基本被各種標示物分成兩半,一邊可以泡水曬太陽,另一邊是玩快艇沙灘車的游樂區。我對那種花鈔票請人把自己嚇個半死的活動興趣不高,於是當場被限制一半的行動自由。原因之二是泡水這邊有一個商店,賣的飲料比外面貴三四倍,附加服務是播放音量可以把鯊魚嚇退三公里的音樂,其實以那種音量來說,稱它是音樂實在有點誤導。我看沙灘人不多,問他們可不可以關小聲點,換來店員一個奇怪的表情,大致意思是:“有沒搞錯,這裡是海灘耶”!
尋尋覓覓一大圈,勉強在空蕩的沙灘上找到一個噪音較小的角落,脫掉上衣,抹上防曬,拿出書本,翹起二郎腿,心想待會太陽熱烈點時再去泡水。徐徐吹來的海風輕拂在身上,舒服透頂,我很快就進入到書本的世界。可還看不到幾頁,一陣突如其來的廣播聲響把我嚇了一跳,明明商店的音樂沒停啊,再仔細一聽,原來是後方馬路上宣傳車正在不斷重複廣播:“蘇xx將親自來到xx發表政見”。我的天啊!不是剛選舉完嗎?這簡直比“1984”裏的老大哥還厲害,即使在最偏遠的地方,最料想不到的時間,總有一個冷不防冒出來的聲音提醒著我們:小心,選舉就在你身邊!
宣傳車鬧了一陣後走了,不一會,沙灘上陸續來到幾撥年輕人。其中有幾個女生特別吸引我的注意,不是因為身材火辣或穿著清涼,剛好相反,她們有些戴著完全不能遮陽的小禮帽,有些穿著黑色的長褲襪,身上裹著一層層我叫不出名字的衣物和裝飾品。。。。這是去海灘玩水還是參加宴會呢?嗨,不關我的事,我也管不了,再看下去被人當成變態怪叔叔那才冤枉。重新把注意力拉回,又過一會,一陣高亢的尖叫聲讓我立馬丟掉手中書本,正準備衝向大海,幫忙搭救那位即將溺斃的姑娘,再定睛一看,沒人溺水,只是幾個人鬧著玩而已。接下來一段時間,此起彼落的尖叫聲成了另一種背景音樂,聽習慣也就不以為意,我只是在想:如果真有人溺水或被鯊魚咬了,他該發出什麽聲音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
畢竟是初春,氣候不很穩定。有時陽光熾烈,一陣烏雲飄過,又下起小雨,整個早上就在晴時多雲偶陣雨中度過。我無所謂,陽光好,小雨清涼也不賴,看著天空一陣黑一陣藍的變化很好玩,呼吸帶有大海味道的空氣更讓人陶醉。那些年輕人似乎不這麼覺得,待的時間都不長,其中有幾個跑去玩被遊艇拖著跑的遊戲,帶來一陣陣震耳欲聾引擎聲,事到如今,我反正早已對寧靜不抱任何期望,再吵也就那樣了。另外一撥人玩了一陣沙灘排球,把自己喉嚨喊啞後也走了。這些年輕人到海灘來做了許多事,唯一沒做的就是脫掉上衣,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突然間我知道為什麽我是在國外喜歡上大海了。台灣的海灘文化很獨特,很多人怕曬黑,加上以前交通不便,更衣淋浴設施髒亂,海灘並不特別吸引人,即使偶爾來到也只當是個狂歡的地方。習慣使然,海灘上就一定要有熱鬧的音響和遊樂設施,而且所謂的海景酒店大都根本不靠海,到那裡度假的人花在酒店裏的時間比在海灘上還多。外國海灘景像大不同,天氣好時人也很多,男女老少都有,一條條躺在沙灘上,除了偶爾傳出的嬉笑聲外,大部分時間聽到的只是海浪起伏和海鳥的叫聲。有人玩水,更多的人在沙灘上曬太陽,休息,散步,慢跑,看書,思考,發呆,或只是盡情接受大自然的洗禮。結束時用旁邊露天沖水蓮蓬頭沖掉身上沙子,套上件T恤,拍拍屁股走人。
我趕在交通繁忙前回到家裏,海灘的一天雖然經歷了各種噪音的攻擊,海水溫度也不夠暖到讓人盡情玩水,可還是挺令人回味。海就是海,不會因為人的行為而有所改變,它動起來驚濤駭浪,靜下來寧靜沉穩。生活在海島上的人如果不願意親近大海,或不懂得如何與海相處,挖掘它的無限魅力,是件很可惜的事情。為此,只要一逮到機會我還是會回去的。
台灣是個海島,四周環海(surprise!),小時候住台北也曾到過幾個沙灘玩耍,但不知道為什麽,讓我喜歡上大海的似乎都是外國的景點。最開始是泰國的普吉,後來延伸到其他國家的海灘。回想起來,工作上班二十幾年,大概有將近一半的假期是在不同的海邊度過。甚至有一次在假期最後一天,衝動的買下澳洲的一戶觀海公寓,當時自己還住在租來的房子。幾年後為了買自住房才把海濱小屋賣了,到現在還懷念不已。
我一早出發,不出所料,到的時候整個墾丁南灣只有小貓兩三隻,正和我意。可即使如此,要在諾大片沙灘上找塊清靜的地方還是很不容易,原因之一是沙灘和海面基本被各種標示物分成兩半,一邊可以泡水曬太陽,另一邊是玩快艇沙灘車的游樂區。我對那種花鈔票請人把自己嚇個半死的活動興趣不高,於是當場被限制一半的行動自由。原因之二是泡水這邊有一個商店,賣的飲料比外面貴三四倍,附加服務是播放音量可以把鯊魚嚇退三公里的音樂,其實以那種音量來說,稱它是音樂實在有點誤導。我看沙灘人不多,問他們可不可以關小聲點,換來店員一個奇怪的表情,大致意思是:“有沒搞錯,這裡是海灘耶”!
尋尋覓覓一大圈,勉強在空蕩的沙灘上找到一個噪音較小的角落,脫掉上衣,抹上防曬,拿出書本,翹起二郎腿,心想待會太陽熱烈點時再去泡水。徐徐吹來的海風輕拂在身上,舒服透頂,我很快就進入到書本的世界。可還看不到幾頁,一陣突如其來的廣播聲響把我嚇了一跳,明明商店的音樂沒停啊,再仔細一聽,原來是後方馬路上宣傳車正在不斷重複廣播:“蘇xx將親自來到xx發表政見”。我的天啊!不是剛選舉完嗎?這簡直比“1984”裏的老大哥還厲害,即使在最偏遠的地方,最料想不到的時間,總有一個冷不防冒出來的聲音提醒著我們:小心,選舉就在你身邊!
宣傳車鬧了一陣後走了,不一會,沙灘上陸續來到幾撥年輕人。其中有幾個女生特別吸引我的注意,不是因為身材火辣或穿著清涼,剛好相反,她們有些戴著完全不能遮陽的小禮帽,有些穿著黑色的長褲襪,身上裹著一層層我叫不出名字的衣物和裝飾品。。。。這是去海灘玩水還是參加宴會呢?嗨,不關我的事,我也管不了,再看下去被人當成變態怪叔叔那才冤枉。重新把注意力拉回,又過一會,一陣高亢的尖叫聲讓我立馬丟掉手中書本,正準備衝向大海,幫忙搭救那位即將溺斃的姑娘,再定睛一看,沒人溺水,只是幾個人鬧著玩而已。接下來一段時間,此起彼落的尖叫聲成了另一種背景音樂,聽習慣也就不以為意,我只是在想:如果真有人溺水或被鯊魚咬了,他該發出什麽聲音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
畢竟是初春,氣候不很穩定。有時陽光熾烈,一陣烏雲飄過,又下起小雨,整個早上就在晴時多雲偶陣雨中度過。我無所謂,陽光好,小雨清涼也不賴,看著天空一陣黑一陣藍的變化很好玩,呼吸帶有大海味道的空氣更讓人陶醉。那些年輕人似乎不這麼覺得,待的時間都不長,其中有幾個跑去玩被遊艇拖著跑的遊戲,帶來一陣陣震耳欲聾引擎聲,事到如今,我反正早已對寧靜不抱任何期望,再吵也就那樣了。另外一撥人玩了一陣沙灘排球,把自己喉嚨喊啞後也走了。這些年輕人到海灘來做了許多事,唯一沒做的就是脫掉上衣,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突然間我知道為什麽我是在國外喜歡上大海了。台灣的海灘文化很獨特,很多人怕曬黑,加上以前交通不便,更衣淋浴設施髒亂,海灘並不特別吸引人,即使偶爾來到也只當是個狂歡的地方。習慣使然,海灘上就一定要有熱鬧的音響和遊樂設施,而且所謂的海景酒店大都根本不靠海,到那裡度假的人花在酒店裏的時間比在海灘上還多。外國海灘景像大不同,天氣好時人也很多,男女老少都有,一條條躺在沙灘上,除了偶爾傳出的嬉笑聲外,大部分時間聽到的只是海浪起伏和海鳥的叫聲。有人玩水,更多的人在沙灘上曬太陽,休息,散步,慢跑,看書,思考,發呆,或只是盡情接受大自然的洗禮。結束時用旁邊露天沖水蓮蓬頭沖掉身上沙子,套上件T恤,拍拍屁股走人。
我趕在交通繁忙前回到家裏,海灘的一天雖然經歷了各種噪音的攻擊,海水溫度也不夠暖到讓人盡情玩水,可還是挺令人回味。海就是海,不會因為人的行為而有所改變,它動起來驚濤駭浪,靜下來寧靜沉穩。生活在海島上的人如果不願意親近大海,或不懂得如何與海相處,挖掘它的無限魅力,是件很可惜的事情。為此,只要一逮到機會我還是會回去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