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高爾夫是三十出頭歲的時候,那個年代臺灣經濟成長很快,隨著股票市場大漲,企業界掀起一陣高爾夫熱。我服務的公司裏幾位較資深同事也受到傳染,集體瘋愛此道,經常下班後不回家,直接往練習場跑。平常在辦公室偶爾湊在一塊,聊起打球,個個眉飛色舞,沒完沒了,而且聽眾越多,說話的聲調就越高。受此環境熏陶,我自然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下了班後,跟著大伙,揭“桿”起義去。
別看這狀似簡單的“老人”游戲,上手還真需要花點功夫。剛開始上練習場,明明躺在腳前靜止不動的小白球,硬是能讓個全神貫注的七尺壯漢使出吃奶力氣揮桿擊打之後,依舊杵在原地,紋風不動,就像一切發生的事情都與它無關一樣,任你氣得牙癢,它卻依然故我。。。。可隨著練習次數多了,偶爾飛起在空中劃出美麗弧線的幾個球,就能讓一兩個鐘頭枯燥的站立和不斷重復的揮桿動作變得清涼有勁,回味無窮。更棒的是,當以後再有人在辦公室吹噓打球的種種時,我已不再只是鴨子聽雷。
醜媳婦總得見公婆,練習場站了一段時間,第一次上正式場地是大事一件。通常初學者能把球“趕”進洞中而不被後面人抱怨太慢已經很不容易,還要計算桿數就有點強人所難。我開始勉強數出18洞下來打了多少桿起碼是上了十次場以後的事。可也正因為如此,越發感受到克服挑戰的美好滋味,打球的次數也越發頻繁。隨著兩手膚色反差越來越大(只有一手帶手套),我自然而然也成了公司裏“Old Boy”俱樂部的一員,聊起打球口沫橫飛,意氣風發,而且在不知不覺間,就像我的前輩一樣,向年輕同事們傳遞出打球對提升社會地位的重要性。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周末假日時間安排都跟打球脫不了關系。高爾夫之所以被視為貴族運動,除了花費高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花時間。為了早上打球,經常天還沒亮就得出門。早睡早起當然好,可事實常是晚睡早起(甚至不睡),打完球後再回去補覺。週休兩天,打一天球,恢復一天,別的事也都不用做了。自我安慰運動健身好處多,可後來讀了一些專業報導才知道,作為一個運動項目,高爾夫其實最有益健康的部分是走路,其次是背負球桿袋。這下好了,在亞洲大部分國家打球,球桿都有專人負責拉運,甚至有些球場是開車打球,連路都不用走。尤其打完球後大吃大喝一頓幾乎成了例行公事,所以美其名是運動聯誼,一段時間下來,許多愛打高爾夫的人倒常是往腦滿腸肥的方向發展。
在台灣打了幾年球,自認算是個老手,住到澳洲之後卻對這個活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裡,打球所需的費用因場地而異,便宜點的連台灣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說,高爾夫在澳洲,不過就是許許多多供大家選擇的運動項目之一,不屬於有錢人的專利。台灣球友以中年男人為主,這裡球場上男女老少都有,不管你是公司老總或修理玻璃工人,各拖各的球桿,一路說說笑笑,就像郊遊野餐。受那氣氛感染,揮桿之餘,我也開始漸漸培養出欣賞球場自然美景的閒情逸致,從日出的晨露到日落的夕陽,從樹木花草的芬芳鮮豔到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動可愛。。。。不是台灣的自然景觀不美,實在是四周刻意被塑造出的那種階級氛圍,和一心只想把球打好的競爭心態,讓我每每忽略掉高爾夫球這項迷人的特點。
高爾夫在中國大陸更是距離一般人很遙遠的活動。住在北京時有一段時間因為自己不開車,常在假日抓上幾根球桿搭計程車上練習場,走在路上路人沿路行注目禮不說,甚至還有一次引來警察的盤問(何方好漢公然帶傢伙上街尋仇?)。北京冬天大部分球場因為氣候太冷關閉,但總還有那麼幾個場地不開白不開,反正地上也沒幾根草需要維護保養,剛好提供打死不退級的球友們一個解饞的去處。在冰點以下天氣中打球很辛苦,但也有不少特殊體驗。桿弟需要隨身帶根榔頭小撬,開球時在凍硬地面上鑿個小洞才能插球座。如果球掉上結冰的湖水面,不但不用罰桿,小白球還會向溜滑梯一樣骨碌碌滾得比飛得還遠。
和大多數打球的人一樣,我的成績一開始進步很快,後來變成起伏向上,到了近幾年,無論如何認真,桿數經常不進反退。在以前,一場球的成績好壞能夠相當程度影響心情,但後來慢慢發覺太在意成績只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高爾夫就是這麼回事,不努力當然打不好,太努力更糟糕;不使勁打球飛不遠,太用力球更不愛飛;平時慣用右手,打球就必須多用左手;越是怕進入困境,越容易進入;越心浮氣躁急於脫困,越是陷入更深困境。。。。這些種種,說的好聽點叫做“修身養性“,難聽點叫“違反人性”。無論怎麼叫,這就是高爾夫的另一個特點,跟它較真,自討沒趣;理解之後,妥協之後,反而自有它的另類迷人之處。
許多人退休後花很多時間打球。Why not? 總比無所事事成天窩在家裏看電視強得多。尤其以前工作時間總是不夠,現在剛好利用打球填滿大把空閒時光。我將近五年前剛退下來時就為打球做了不少規劃,可打著打著,過去打球像過年般的興奮情緒,反倒是隨著時空限制的解除有所下降。深究其原因,不全然只是因為現在可以天天過年所以不值錢;更根本的是,即使高爾夫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可似乎總缺少一種只有創造才能帶來的挑戰和樂趣。作為一種調劑身心活動很好,運動健身也說的過去,但成為生活的重心只怕有淪為玩物喪志之嫌。
打了將近二十年的球,現在打球動機跟開始時相比大不同,為了身份地位的心態沒了,為了突破成績的野心少了,追求更好裝備的熱情淡了。留下來的反倒是些過去較不懂得體會的東西,除了之前提到的欣賞自然之美,感受修身養性的氛圍之外,以前打球必定呼朋引伴,現在卻喜歡上一個人打球。獨自拖著球桿踽踽走在諾大原野之間,任由腦袋胡思亂想,或乾脆全部放空,有一種和天地融合的孤獨美。。。。當然,只要身體還打的動,只要經濟還負擔得起,促使我在有生之年不停揮桿的主要動力,和二十年前一樣,依然還將是那道天空中的美麗弧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