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漫遊日本



第一次“路過”日本是十五年前的事,因為要從東京轉機去美國,刻意停留了兩三天,走馬看花一圈,這回碰上廉價航空促銷,價格低到不去都不好意思,才讓我首度有機會較深入接觸這個和台灣在歷史或地理上都有密切關係的國度。
 

這次造訪的是關西地區,包括大阪,神戶,京都和周邊的奈良,這個季節正適合賞楓,原本預期滿街觀光客,來了才發現主要景點雖然人不少,但大多是本地人,有限的國際觀光客中人數最多的,不是別人,正是台灣客,而且大多是散客,猜想這說明了兩件事,一是國際經濟大環境不好,降低國際人士拜訪物價高昂日本的意願,二是台灣人對日本依舊情有獨鍾,而旅遊方式逐漸轉變為更自由自在的自助行。
 

來之前上圖書館蒐集了一些介紹日本的旅遊書籍,實際造訪,各景點景色也的確如書中所描述的美不勝收,關於這些,相信許多人都比我了解更細,感受更多,因此不再贅述。美景看多了,難免審美疲勞,倒是行程中注意到一些日本社會特有現象令人玩味再三,這時再回想書中內容,驚訝的是除了介紹風景和各種吃喝玩樂細節之外,對日本社會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質著墨竟是如此之少,真心希望這些書籍並不能完全反應台灣人的旅遊趣味。
 

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日本人的安靜,走在任何地方很少聽到人們高聲交談或用誇張語氣說話,也聽不到大人對小孩的叱喝,路上車輛雖多,極少聽到喇叭聲,百貨公司,餐廳等公共場合,除了背景輕音樂,沒有任何叫賣廣告聲響,最棒的是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完全聽不到人們接打手機的聲音,無形中減少許多生活壓力。台灣都市處處充滿各種噪音,迫使人們走在路上和同伴說話必須提高音量,而習慣了這樣的環境,許多台灣人到了海外,常感覺其他國家很“唏微”。
 

其次是日本人的穿著打扮,不管年齡,性別或職業,所有人的衣著總是整齊清潔,一絲不苟,這點在電車上看得最清楚,坐車的人穿的鞋子不見得全都新穎高級,卻沒有任何一雙破爛骯髒。走在大阪夜生活最熱鬧的道頓堀,時尚女性打扮火辣性感,讓人眼睛大吃冰欺淋,卻一點不覺得突兀。回想台灣街頭,人們衣著明顯較“隨性”,這或許一定程度反應社會經濟力,但想必和生活態度關係更大,台灣美眉愛追東洋風,許多人不問時間場合一律做超短裙高筒靴裝扮,走在街上常讓人搞不清楚是要去辦公室上班還是去夜店狂歡。
 

日本自然環境乾淨得沒話說,誇張點形容就是不管走到哪裡空氣中似乎都帶點甜味,時逢深秋,樹葉掉得厲害,一路見到清潔人員和一般居民孜孜不倦清理街道,政府和民眾聯手的結果,就是在擁擠的都市中,幾乎看不到任何一處髒亂死角。各類河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以京都的鴨川為例,不但沒有絲毫異味,河面內外各種禽類成群,河邊路面用接近自然的碎石鋪成,既美觀又方便民眾活動。個人淺見,下次有機會拜訪古城京都,什麽著名景點都不用去,就沿著鴨川散步就好,保證心曠神怡,不虛此行。
 

日本過去十年經濟衰退,伴隨社會快速老化,社會負擔壓力沉重,因應之道之一是許多服務業的工作由老年人來做,每每看到這種景象,都讓我想起“人盡其才”這句話,而見到他們執行工作的認真態度,又讓我想起人活在世自我實現的重要。日本大城市明顯已經不像過去那麼新穎先進,大企業的競爭力也不像過去一枝獨秀,但人民普遍的敬業精神依然令人動容,某天路過一家山葉樂器分店,裡面陳列的各式吉他讓我大開眼界,如果沒有精益求精的研發精神,絕對生產不出如此數量和質量兼備的產品。
 

日本社會有這麼多長處,大都和國民性有關,而這其中最突出的一項就是:節制,日本人非常重視群體,因此願意節制個人自由以成全公眾利益,在公共場合克制自己小聲講話就是無數例證中的一個。但任何事都有一體的兩面,凡事節制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過度壓抑,日本餐廳即使只是簡單速食店都賣酒,我到的每一家餐廳,從中餐到晚餐都有人喝酒,更別提滿街居酒屋本來就是以喝酒為主的場所,說明人們需要藉由酒精舒緩壓力的普遍需求,還有就是所在多有的柏青哥店和麻雀館,受到壓抑的心靈在賭博遊藝中尋求短暫麻痺是人之常情。

 
早聽說台灣人喜歡到日本旅遊,這趟讓我更加明暸原因何在,日本和台灣有太多相近似的地方,行走在日本街頭,有時會產生沒有離開台灣的錯覺,加上安全方便,即使迷路也不用擔心,因為許多文字都和漢語相通。日本文化本來就受到儒家很大影響,追求群體和諧,講究長幼尊卑等價值觀非常近似,因而雖然口語不通,透過有限英文單字,或比手劃腳,或手寫文字溝通起來並不費力。
 

既然文化系出同源,台灣人和日本人都有愛面子的特性,都不喜歡在公眾場合特立獨行,更不喜歡因為犯錯而被他人指責,表現出的共同行為就是遵守公共秩序,但這趟旅行讓我感覺這兩個民族在種種類似之外,還是有一項根本的不同點,那就是當沒有外人看見時的行為模式。打個比方,台灣人搭捷運電扶梯靠邊站立,上了自家駕駛座卻爭先恐後,右轉車經常離斑馬線很近時才停車讓人,好像在跟行人比誰更勇敢一樣,日本左轉車(靠左行駛)離斑馬線還很遠就減速停車,行人因此不需要提心吊膽過馬路。
 

相同邏輯,日本人清理不屬自家負責的路面,不亂丟垃圾,不污染河面,工作時不偷懶抱怨,這些可不全只是因為他人監督的結果,比監督更重要得多的其實是儒家著作禮記中提到的“慎獨”,但儒家說是說過,卻並沒有深入漢文化的精髓,反而被日本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記得以前曾在書上讀到日本是個特別注重“恥”感的民族,不止是外人眼中的恥,更是發自內心的恥,也因而養成,無論是否有獎賞或處罰,總是把大小事情做徹底的習性。
 

任何地方都有它的長處和短板,這些年來的旅行讓我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用是否願意長期居住於此做為判斷一個地方好壞的標準,那麼,我是否願意居住在日本關西地區呢?答案是:No!別的不說,這裡的高物價就可以把人嚇得退避三舍,當然這是為良好生活環境所必需付出的代價,但處於人生這個階段,我還並不介意吃點稍微不乾淨的食物,幹點稍微逾越社會規範的事情,做點稍微狂野的人生大夢,考量這些,顯然這世上還有許多比日本更適合我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